韦小宝的历史原型是谁(韦小宝原型究竟是谁?金庸只肯透露八个字,其实原型也是韦姓爵爷)(韦小宝的历史原著是什么)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提起电视连续剧《鹿鼎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这部以清代康熙年间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韦小宝的传奇经历的武侠剧,人们总是印象深刻又争论颇多。一些人认为,此剧几乎没有任何武侠痕迹,实在是水平欠佳;另一些人则持相反态度,认为这才是金庸先生的集大成之作。

▲《鹿鼎记》剧照

《鹿鼎记》虽武侠氛围不是特别浓厚,但其塑造的主人公韦小宝确是金庸笔下最能令人记住的角色,他不像萧峰、郭靖等侠之大者,一派江湖作风,以天下大局为重,其“大智大奸”的做派也完全与金庸以前写的大侠不同,在子渊看来,这些特点恰恰使得韦小宝成为金庸所著众多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人物,由于其难以超越,以至于金庸写完此书后毅然绝笔。

▲金庸先生近照

事实上,《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的形象果然备受读者喜爱,并曾引发了一段时期的考证热潮——毕竟大家都想知道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样进可平天下、退可享富贵的传奇人物。早在《鹿鼎记》出版之后,读者们就纷纷致信咨询金庸,金庸表示《鹿鼎记》是“非武非侠,亦史亦奇”。既然有历史的部分,那么韦小宝这一角色究竟借鉴的是什么人呢?金庸曾明确表示,“这个人物的由来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经过考证,这个“海外华人”其实就是香港华人爵士韦宝珊。

▲韦廷俊画像

韦廷俊(又名韦玉),字宝珊,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生于广东香山。13岁时,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将其收养,后来又资助前往西欧留学。毕业后韦廷俊前往香港,并子承父业当了银行买办,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富裕生活。作为首批留学欧洲的华人之一,韦宝珊曾获授勋爵士衔,并为史上第三例华人勋爵。

单是从名字看来,韦宝珊与韦小宝就颇有相似性,其次两人都可以称作“韦爵爷”,在《鹿鼎记》中韦小宝是一等鹿鼎公,现实中的韦宝珊则是勋爵士,此外还有着多不胜数的头衔,比如太平绅士、团防局局绅、东华医院总理、保良局永远总理,定例局(立法局)议员等。

▲首任港督砵甸乍与李鸿章合影

更重要的是,韦宝珊不仅为港英政府做事,还曾报捐过清朝的候补道员,该职位与如今厅级后备干部相当,可以说拥有无限的上升潜能。有了这一身份,韦宝珊得以频繁出入清朝广东衙门和港督府,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二者公认的联系人,这和《鹿鼎记》中韦小宝替清廷办事颇为相像。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韦小宝在剧中是反清组织天地会的香主,而韦宝珊则是早期革命组织兴中会的成员。香港兴中会一开始是孙中山、杨衢云两派的联合,为避免两派争执,所以公推黄胜之子黄咏商为临时主席,而韦宝珊便是黄咏商的亲姐夫,因此黄咏商自然就把韦宝珊也拉入伙,让他资助革命活动。是不是又有点眼熟?不错,韦小宝作为天地会老大陈近南的爱徒,也资助了天地会的行动。

▲孙中山剧照

为避人耳目,韦宝珊主动提供自家住宅作为革命党人召开秘密会议的场所。不过这也为韦宝珊招致了许多非议。部分革命党人怀疑其向清廷出卖秘密,兴中会内部一些元老的惨死也和其有关。因此在革命成功后,其事迹逐渐被封锁抹去,渐渐消失在历史之中。

总的来说,韦宝珊和《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一样,都是混迹于“黑白两道”且如鱼似水的人精,一方面作为清朝官员为清廷效力,同时又暗地加入反清团体,两方投机却从没失手,这或许便是两个韦爵爷的最大共同点。不得不令人感叹,智商情感兼备的人就是不同凡响。

参考文献:

《清史稿》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