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我们很熟悉了,它的典故我们也都很清楚。
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时,赵国委派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援,此时毛遂通过自荐得以跟随平原君一起去楚国,并说服楚王,发兵救赵。
那么毛遂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自荐呢?究其原因,有三点。
1、毛遂是门客
毛遂当时是平原君的门客,因此他有机会自荐。门客是干嘛的?平原君为什么要养门客?门客出现在春秋时期,他们是贵族们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公子们都有很多门客,例如战国时期的四公子都有上千门客。这些门客中有一些是有真才实学的,在关键时候帮主人办事的,所以公子们养门客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毛遂年轻时游赵国,成为了平原君门下的门客。所以毛遂在平原君有任务的时候,他是能够向平原君提供帮助和建议的人。毛遂的这个身份为他能够自荐提供了便利。
2、毛遂想要报答平原君
毛遂自荐的主要原因是想要报答平原君。因为毛遂自从成为了平原君的门客后,三年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为平原君献一计,谋一策。
毛遂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天天吃喝平原君的,却从未出过力。平原君养门客本来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需要门客们给他出主意,提建议,帮他解决问题。
所以当平原君接受任务去向楚国求救时,毛遂报答平原君的机会就来了。平原君去楚国需要带二十个人,结果选来选去只选了19个人,还差一个,怎么也选不出来了,这时毛遂就自荐了。
因为毛遂三年都没有出过主意,所以平原君对他并不熟悉,所以不太同意毛遂与他前往楚国。可是毛遂说,他会在关键时刻,显露锋芒,帮助平原君解决困难。
这样平原君就只好带他一起去楚国了。毛遂为什么要坚持去楚国,就是为了报答平原君对他的恩德,他不能白吃白喝人家的食物,要在紧要关头为人出力,才对得起别人和他自己。
3、毛遂有智慧
毛遂之所以敢去楚国,说明他之前是做好了准备的,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毛遂三年在平原君的门下,都没发声。
三年后突然自荐要去楚国,那么他这三年肯定也没有荒废,而是在观察当时天下的局势,考虑如何面对这种局势,所以毛遂三年来,并不是在耗费时间,而是在增强他自身的能力,当在危及关头时,他就能一展身手了。
在到达楚国后,他与大家谈论局势,大家都很佩服他。而在逼迫楚王签订盟约时,也展现了他的胆略和智慧,使得楚王不得不和赵国签订盟约,答应发兵救赵。
在促成赵楚联盟这件事上,确实体现了毛遂的智慧。毛遂的智慧使得毛遂自荐的结果很理想,毛遂的名声也因此传遍所有诸侯国,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典故。
毛遂成为平原君的门客后,与其他人相比并无什么特长,甚至比其他人更沉默。然而他却不急于表现,而是少言寡语了三年,因此,导致当他自荐时,平原君都不认识他,所以平原君不愿意带他去楚国。
可是毛遂很坚定地认为他自己会在楚国之行有所贡献,平原君也是选不出人了,只好带着毛遂去了楚国,结果却令人意外。
毛遂自荐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小看平时不爱说话的人,也许这些人中就有出类拔萃的人。
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人平时不要太高调,处处显示自己的水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这类人未必能派上用场。反倒是那些话语不多的人,能够一显身手。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而更青睐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从毛遂自荐当中应该吸取了不少经验。
参考文献: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世家》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为什么嬴政在攻打楚国时,不直接任命王翦,而是先任命李信为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