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钢琴家肖邦个人简介(肖邦 钢琴家)

肖邦(1810-1849年)

在一般人们的评价与意识中,辉煌的交响乐、庞大叙事的歌剧才是一个大师的标志,才是艺术的里程碑。

但肖邦创作的所有作品都是钢琴曲,他将全部的生命力致力于他最热爱的钢琴音乐中,从未心有旁骛,但这并不影响肖邦的伟大。

在肖邦之前,钢琴从未在一名作曲家一生的创作当中占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的钢琴音乐是伤感与梦幻交织在一起的,他把对祖国和爱人的情感融合其中,具有民谣式的自我吟唱与倾诉感,仿若自己的喃喃自语。他并不过多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只化为一枝略带伤感的苦橄榄,轻轻地品味,缓缓的摇曳,幽幽地蔓延。

肖邦从来都不喜欢人们用文学性的语言来形容他的作品,但是恰恰相反,如今人们提到肖邦的音乐通常习惯将它与“诗化”联系在一起。肖邦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质,使他在作品中不停地歌唱,用钢琴来述说,从内容到形式绝不拘泥于纯理性的束缚。任何喜悦欢欣、悲絮秋思、国仇家恨都化为一段段旋律,让听者亦痴亦狂。在他的作品里,即使是作为对技巧进行训练的《练习曲》都变得如此多姿多彩,使听者无法无动于衷。

那究竟肖邦对于钢琴艺术有哪些突出的贡献呢?我们将从肖邦喜欢的夜曲、圆舞曲、练习曲、波罗乃兹舞曲、马祖卡五种音乐体裁来一一分析。

夜曲

“夜曲”的名称和概念来自爱尔兰的伟大钢琴家、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它是一种钢琴曲体裁,主要表现夜的沉静与人内心沉思的抒发,通常具有恬静并带有沉思冥想的特点。

肖邦采用了交响性的发展手法,强烈的浪漫主义情调,个性的音乐语言,把夜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而在肖邦众多的作品之中,最能展现高贵的诗人气质的也是他的21首夜曲。肖邦在他的夜曲的慢板乐章中延续了钢琴的音响,发展了钢琴演奏旋律的持续歌唱感,作出了一条条绵绵的旋律线,似轻吟、似独白、亦似发自内心的渴望。

圆舞曲

圆舞曲最早起源于14世纪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连德勒舞。17、18世纪开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19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后来逐渐演变为声乐或器乐曲中的圆舞曲。

肖邦对圆舞曲的创新,使圆舞曲这种体裁去掉了原有的世俗根源和应用意义,它的意义已与一般圆舞曲大异其趣。肖邦的圆舞曲旋律流畅如歌,风格明朗清新,想象力丰富,它已不是专为“跳舞”而写的圆舞曲,而是已发展变化为一种艺术性、技巧性很强的音乐会圆舞曲了。

根据肖邦创作的21首圆舞曲的音乐性质,可分为“华丽的”和“抒情的”两种。抒情性圆舞曲旋律较为歌唱,音乐线条柔美流畅,速度平稳,表现一种含蓄内在的情感;华丽性圆舞曲气氛热烈而活跃,音色明亮辉煌,速度较快,力度对比夸张。

练习曲

钢琴练习曲在肖邦的手中,获得了新的定义。它本身具有练习曲应有的技术性,还具有浪漫主义追求情感表达的特质。肖邦练习曲中的技巧,全都不是单纯的技巧、不是纯粹的炫技,而是一个个刻画着肖邦思想血液的音符,时刻保持着把技术技巧与他要表达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在这些创作技巧中,包含了歌唱性音型,传统性和声等。

音乐史学家格劳特说过:

“19 世纪中的练习曲创作不计其数,但肖邦是成功地将技术训练这一实用目标同重要的艺术内容相结合的第一人;李斯特和勃拉姆斯只是师从肖邦的榜样。肖邦的练习曲是晶莹透彻的技巧练习,也是浓缩凝练的音诗,其体裁作曲家小心地不予点明”。

而没有被命名为音乐会练习曲的肖邦练习曲已经被人们搬上了音乐会的舞台上,这也侧面反映出了肖邦练习曲已然成为一种乐曲,它为后人练习曲的创作开辟了新道路。

波罗乃兹舞曲

别林斯基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曾经写道:

“一个诗人不可能由于自己和靠表现自己而伟大起来。他的作品既不是由于表现了自己的苦难,也不是由于表现了自己的幸福;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所以伟大,是由于他的苦难和幸福都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深深的扎下了根的”。

这些话完全能够用在肖邦身上,他的思想感情的确深深在社会和他的祖国的历史土壤中扎下了根。肖邦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波兰未来的憧憬,是肖邦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波罗乃兹舞曲这种源于波兰民间的音乐,自然成为肖邦音乐创作的土壤。

肖邦的第一部作品是七岁时创作的《g小调波兰舞曲》,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是36岁时创作的《降A大调波兰幻想舞曲》,可以说波罗乃兹舞曲是他音乐生涯的起点和终点。肖邦一生共创作了17首波罗涅兹舞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情绪激昂、气势庞大富于戏剧性的;另一类情绪悲壮、细腻优美富于诗意性的。

玛祖卡

波兰人对玛祖卡的喜欢自不待言,他们的国歌——《波兰没有亡》就是一首让人热血沸腾的合唱玛祖卡。同时,这也是肖邦创作跨越时间最长(1824-1849)、数量最多(58首)的体裁。

在肖邦到达巴黎之前,玛祖卡舞蹈已经在巴黎的上层社会流行。在肖邦的笔下,玛祖卡舞曲变得十分高贵、典雅,成为世纪沙龙中的一种时髦的程式化作品,同时也是肖邦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

肖邦本人曾指出:

自己用民间舞曲玛祖卡体裁写作的钢琴曲,并不是简单地“供跳舞用的”音乐,而是犹如私人的音乐创作笔录一样,承载着自己在钢琴和声、节奏等方面的探索、实验,展示出自己在精致纤巧、变化多端的钢琴音色方面的追求。

这种体裁的音乐,也是肖邦本人不同阶段思想、情感经历的最直接反映。他的玛祖卡舞曲完全不像古典时期的舞曲那样刻板和拘谨,而是感情在乐曲中统治着一切。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