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皇帝简介(宋真宗晚年到底有多昏庸?看看他做的荒唐事就知道了)(赵恒是谁?)

宋朝前后长达近300年,但它的建立却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后周世宗柴荣的英年早逝,中国历史没赵匡胤什么事,也不会出现一个宋朝。公元960年,经过一场精心策划的”兵变”,赵匡胤废黜后周幼帝柴宗训,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宋朝。正因为皇位来得不是那么正大光明,从赵匡胤开始,宋初的几位皇帝总想方设法强化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设法获得天下人的认可。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50岁的宋太祖猝然去世,“传弟不传子”,两个儿子检校太傅赵德昭(26岁)和检校太保赵德芳(17岁)靠边站,他38岁的三弟晋王赵光义继位了,是为宋太宗。这一非正统的传位方式,除了留下”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等流言和奇闻,还给宋太宗赵光义的再传位,出了新难题。

宋太宗登基后,任命四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同时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这是按照”金匮之盟”来,把赵廷美当皇位继承人来培养。

可至道三年(997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后,继位的却是他30岁的第三子、皇太子赵恒,是为宋真宗!

赵恒(生卒于公元968年-1022年),初名为德昌,进封为韩王,改名为元休,后又被封襄王,改名为元侃,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他被正式确立为皇太子,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公元997年宋太宗去世,他也正式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在即位初期,他还尚能开诚布公、锐意兴革、勤于治国,促成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甚至出现了”咸平之治“的小康局势,但是在与辽国签订立了”澶渊之盟“之后,一度缴纳岁币而求苟且偷安之后,他的进取精神几乎就被泯灭殆尽,他的治理朝政思想日益变得抱残守缺,然而他还信服于佛教还信奉道教,为此也致使劳民伤财,国势日渐衰败。

真宗时代的后半期,几乎就是一台精彩纷呈的话剧、大剧、闹剧。在这一场空前绝后政治大戏表演中,真宗赵恒在神道设教这个剧本主题下,以中原大地为舞台,游戏得灵魂出窍,不亦乐乎。

澶渊之盟,为中国赢来了百年和平,真正地做到了中原士庶安居乐业,影响中国深巨。但,和议之后,万国来朝的太平景象并没有让真宗开心。当得知契丹自称北朝、称大宋为南朝,受到天神保佑时,赵恒意识到,他必须做出一番泼天大事业,才有希望向天下、主要是向契丹,展示大宋帝国的合理性、合法性、正当性,而他,才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在这一理念支配下,真宗连续导演了天帝降书、封禅大典、祭祀汾阴、兴建道观四件神道设教大事。在大规模的”祥瑞”造假伴生下,大宋王朝,举国若狂,开始了一段史无前例的大宋梦时代……

”澶渊之盟”过后,赵恒提升主和派王钦若为资政顺学士,位列诸臣之首。王钦若迎合赵恒厌战而又好大喜功的心理,便向赵恒提出了“封禅泰山”的建议,并进言道:”古来只有圣人以神道设教立说,天瑞虽非人力所为,但是只要圣上深信崇奉,以明示天下,则与天降祥瑞无异。”

赵恒点头表示赞同。后来,全国各地纷纷向他进献祥物,”天书“即是其景德五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有人报说在宫城承天门南角发现像书卷一样的黄帛两丈多长,黄帛面隐约有字。赵恒说:”去年十一月,我曾梦见说今年正月当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正是书下了。

于是,赵恒率领群臣到承天门,焚香望拜,”天书”中把赵恒称颂一番,并勉励其善始善终,永葆宋祚。赵恒把”天书”藏于金圆之中,然后大宴群臣,令改元为“大中祥符”,改”左承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并遗使祭天地、宗庙、社稷、京城柯庙及各地宫观。群臣也纷纷上表贺喜,一场闹剧就此上演了。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兖州知州率一千二百八余人赴京上表,称天降样符,天下大治,请赵恒”封禅泰山”,以报天地。四月,又有”天书”于宫中功德阁,宰相王旦又率文武百官,外来使者、道士、僧众等两万多人伏阙上表,请行封禅。

赵恒便决定于当年十月亲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六月初六,王钦若又上奏说,泰山下有醴泉涌出,象旁有”天书”下降。群臣再纷纷上表称贺,并乞加赵恒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十月初四,赵恒在庞大的仪卫护从下,以玉载天书先行,离京城赶赴泰山。

然后大队人马历经十天到了泰山脚下,仪仗、士卒遍列山野,并两步一人,数步一旗,从山下一直排到山顶。十月廿三日大清早,赵恒就头戴通天冠,身穿锋纱袍,乘金格,备法驾,在众臣簇拥下,登上岱顶。

次日以隆重的仪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诸神,礼毕下山。再以同样隆重的仪式在社首山祭地神祗,最后登上朝覲坛,接受百官、外使及僧众的朝贺大故天下。以封禅礼咸,诏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并作《乐封礼成诗》,让诸臣唱和,最后盛宴群臣。

一月,赵恒回到开封,诏定”天书”下降京城之日为”天庆节”,”天书”降于泰山曰为”天祝节”,命人将其封禅泰山之行编成《大中样符封禅记》一书,还命人专门制造了奉迎”天书”使用的”天书玉辂”,群臣又争上表章,赞颂赵恒功德无量。

据史料记载,这场封禅活动,在所谓的道教大师指点下,经过迎帝神、奠玉帛、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无聊而繁琐的程序,前后折腾一个半月,总共花去国家库银860多万两,排场之大,形式之繁复,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无须细述。

之后长达六百多年,历经多个朝代几十个皇帝,没有一个皇帝上泰山封禅,直到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再次上泰山封禅。

自秦皇汉武以来,仅有少数帝王去过泰山封禅,皆是因为天下兴盛,四海升平,然而赵恒外患未除、却又内忧加剧,他仍旧表现出一副掩耳盗铃的样子,劳师”东封”,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此后,一些阿臾奉承之徒,便投其所好,不顾连年水旱,民心动摇,仍屡屡谎报”祥瑞”,什么”池盐不种自生“啦,”仙书宝真问世”啦,“黄河自清”啦,赵恒都对这些表示深信不疑。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廿三,赵恒又率领众臣启程,历时二十一天以封禅泰山的隆重礼仪,在山西宝鼎奉祗宫,祭祀土地,直到四月初才回到京城。这趟”西祀”,比”东封”耗费更大,是经过多年的准备才完成的。在此期间,他又修行宫,治道路,增差役兵卒,贡钱物,动辄几千人,几十万钱帛。一些正直的朝臣屡屡上书劝谏,但赵恒却根本就听不进去。

到了大中祥符九年,全国各地发生了旱蝗之灾,赵恒是又下诏灭蝗,又亲身奔赴道观,祈求上天保佑。但是灾情不但没能减轻,反而继续扩大,甚至连他所居住的京城上空,都是遮天蔽日的飞蝗,自此,赵恒便忧郁成疾,并日渐迷信。不断拜神求佛,甚至还服食丹药,不出几年就一病不起,在道徒与僧众的祈祷中死去。他的”天书”闹剧也至此收场了,给后人留下了个十分可笑的话柄。

今天再回顾一遍一千年前的宋真宗假冒天书事件,我们一定会十分诧异,赵恒的胆子实在够肥,这样破绽百出的造假的事都敢做?就不怕被后人耻笑,遗臭万年?他真是想”盛世”想疯了,只要能达目的,不择手段。王钦若等一大批奸佞小人蛊惑诱使、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

这次造假事件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成为后人的笑柄,同时也是一块警示牌,奉劝后来者引以为戒:盛世是上下同心凭实力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吹嘘宣传打造出来的。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