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个人资料:为什么突然“消失”了?(高晓松个人资料简介及家世图片)

一、高晓松成名路

高晓松是1969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始人,奶奶陆士嘉是北大的创始人,爷爷高景徳是清华大学的校长,他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一家人都是有文化人,家里的气氛很好。高晓松从小就是这样的家庭,所以他的身上,充满了一种文艺的气息。但他身上的文艺气息,实在是太浓烈了。

高晓松在1988年进入了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专业。原本他还想着,他会像父亲一样,继续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高晓松在清华待了几年之后,竟然选择了休学,改行了。

直到1994年,高晓松才真正踏上了音乐之路。再之后,她凭借《同桌的你》一炮而红遍大江南北,成为音乐界的风云人物。

1999年,《那时花开》由他导演,并于2002年获得法国、美国两大奖项的《我心飞翔》。

高晓松以优异的表现,展现出了他的才华。但高晓松的名气,却是因为《晓说》。

《晓说》是纯粹的聊天类节目,没有任何特效,高晓松就在这里和大家聊历史、文学、生活经验,包罗万象。

高晓松似乎很有兴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高晓松,则是在一个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的学识和表现技巧,为他的主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他说得头头是道,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说:「你没有时间看那些无聊的书籍,我会为所有的人读。」

《晓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突然就火了。三个月的时间,播放量就突破了三千万,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综艺节目。高晓松看上去胖乎乎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很有意思的心。

二、“跌落录”的高晓松

然而,在这掌声中,却夹杂着各种各样的疑问。高晓松在节目中发表了不少看法,虽然点击量很高,但也有一些意见不能认同。

还记得高晓松曾经在《晓说》上讲到,先辈们在造字时,将“矮”与“射”弄反了:“寸身为矮,委矢为射”。

还上升到了民族批判,说我们这个民族稀里糊涂的,这么明显的错误都没人去纠正。

一副只有他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别人都是瞎子。但如果仔细观察汉字的形态演化,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射”的右是“手”,左边的“弓”,这就是拉开弓弦的意义。到了后来,随着汉字的发展,逐渐发展为“身”、“寸”。

“矮”字左侧的箭,既有“尺子”的含义,又有“矢”字的“短”。

如果高晓松仔细研究一下汉字的演化,他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只能说,他博览群书,但并不擅长。

马云曾经给高晓松下过这样的评语:“他的知识库一团乱麻,真真假假都分不清,但我就是喜欢。”

他知道的很多,但他只是皮毛,并没有真正地接触到。只是高晓松的口才很好,所以大家都很喜欢。

如果只是靠嘴皮子的话,高晓松也能当个逗比。但他却要炫耀自己的知识,把自己不懂的历史知识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

什么“北方人都是汉奸”、“美国是中国的救命恩人”、“四大发明都是假货”,这些都是大胆的颠覆,虽然有不少人点击观看,但与历史事实不符。高晓松被誉为“历史制造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且,他的美国籍,也让网友们意识到,他经常夸赞美国。

也难怪,在这个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高晓松这个千奇百怪的人,会有今天的“人设崩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过去,都会变得更加的清晰。

有真知灼见的人,会被时间证明为真,而那些信口开河的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一无是处。这也是高晓松形象崩溃的主要原因。

三、为什么人们不再相信高晓松?

高晓松,这个曾经被人称赞过的大学者,如今似乎已经从神坛上掉了下去。人们对他的评价已经不是很高,而是更多的批评。

他靠着自己莫名其妙的言论,得到了那么多的关注,现在却遭到了如此巨大的打击。高晓松也曾经试图挽回自己的名誉,例如在网络上宣称自己是中国人,例如参与了《人民日报》主持的这个现场直播。

不过,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因为因特网具有记忆力。高晓松声称自己是中国人,但他在节目里也说了自己是中国人。

对于“外国国籍”、“法律上不再是中国人”的说法,高晓松的来历依然扑朔迷离。

高晓松的确很有才华,不然也不会这么火。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高晓松这个有才华的明星,更加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讲真话,辩论真话,特别是涉及到历史问题的问题,更要慎重。这就是一个学者,在传播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不然高晓松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过是做个网红而已。而网红,从一夜成名,到一夜之间,又算得了什么?

只有那些有实力的人,才能在岁月的考验下,屹立不倒。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