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简介及作品(刘心武:“闲不住”让他成为文坛常青树)

内容摘要【文艺人物志】 作者:蒋肖斌(中国青年报记者) 40后50后60后认识他,多半因为他写过《班主任》《钟鼓楼》,70后80后90后知道他,多半因为他在《百家讲坛》讲过《红楼梦》。如今,80岁的他,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依然不断推出新作品,尝试新

【文艺人物志】

作者:蒋肖斌(中国青年报记者)

40后50后60后认识他,多半因为他写过《班主任》《钟鼓楼》,70后80后90后知道他,多半因为他在《百家讲坛》讲过《红楼梦》。如今,80岁的他,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依然不断推出新作品,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在他看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素材是最好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刘心武简介及作品(刘心武:“闲不住”让他成为文坛常青树) 刘心武简介及作品(刘心武:“闲不住”让他成为文坛常青树)

刘心武 光明图片

作家刘心武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钟鼓楼》,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由该作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钟鼓楼》将于今年11月登上舞台,带领观众重回1982年12月12日那一天。

行至耄耋之年的刘心武笑言,40后50后60后认识他,多半因为他写过《班主任》《钟鼓楼》,70后80后90后知道他,则多半因为他在《百家讲坛》讲过《红楼梦》。事实上,他从未间断过写作,2014年与2020年分别推出长篇小说《飘窗》和《邮轮碎片》。

刘心武总是与时俱进,且不说写作的内容,单说写作方式,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痕迹。最早自然是用笔,1993年开始用电脑打字,是最早使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2005年,他上《百家讲坛》讲《红楼梦》,后来讲座内容汇集成书出版。2021年,他又玩起了“听书”,开了一个个人电台“听见·刘心武·读书与人生感悟”,吸引了不少粉丝。他近日出版的两本新书《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世间没有白走的路》,就是把音频整理成文字,是一种二度创作。

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两本新书的名字契合。刘心武觉得,作家要创作,普通人也有表达感情、与人交流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读书与行路的经历都特别重要。

在刘心武青少年时代,可读的书比较少,社会也缺乏流动性。即便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也尽量多读书,多行走,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简单来说,读书是用心灵来行走。一个人旅行再多,也受到时空限制。阅读可以使个体生命突破时空约束,不仅穿越空间,还能穿越时间。”

这样的阅读和行走,在刘心武文学之路上的深度结合就是“深入生活”。“我的作品都是通过深入生活寻找素材和灵感的。”刘心武说,一段时间里,有些作者觉得“深入生活”的提法过时了,认为创作主要靠想象,还出现过极端说法,说只要文字先锋就是好文本,人物、情节、故事都不重要,但这样的想法最后还是淡了下去,“说明现实主义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钟鼓楼》里就有很多原型,比如那些商店的名称,都是刘心武经过田野考察记录下来的。刘心武保证,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点染在文本中,能够让人读来有种强烈的在场感。

除了深入生活,刘心武觉得,作家写作的营养来源还有两个:一个是世界上的现实主义经典,另一个是母语文本,而后者是他当初选择开讲《红楼梦》的原因。

“我当时的观点遭到了激烈抨击,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听。我不是为了进入红学界而研究《红楼梦》,我是抱着从《红楼梦》中汲取写作营养的目的,比如怎样将生活原型塑造成艺术形象。事实上,阅读研究《红楼梦》对我创作帮助很大。”刘心武说。

刘心武生于成都,后搬到重庆,在那度过了童年,8岁又随父母到北京定居,从此再也没有离开。“我小时候是一个很狂妄的文学少年,12岁上初中时就觉得自己长大了,于是跟父母说,不要给我订《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了,我要看《人民文学》《译文》。”

1958年,16岁的刘心武在北京王府井逛书店,淘到一本冷门的苏联小说《第四十一》。读完后,少年刘心武有了一些严肃的思考,写了一篇书评投给《读书》杂志,竟然一投即中,发表了。那是刘心武第一次发表文章,编辑还以为作者是个饱学的老人家,回信是用宣纸竖着写的,“希望今后不吝赐稿”。

1977年,刘心武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19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两部作品都以北京为背景。“我就是一个北京的老居民,是一个北京市民生活的写作者。”对刘心武来说,北京虽然不是出生地,却是他唯一的文学故乡。

从生活轨迹看,刘心武是个闲不住的老头儿。除了逛胡同,他还会去亮马河看夜景灯光,上网了解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还经常戴上时髦的帽子,去昆仑饭店29层的旋转餐厅喝下午茶。

当然,写作从未停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除了写小说,还写剧本。早在2000年,刘心武到法国访问时,就应邀写了一个《老舍之死》的歌剧剧本,并于2003年出版。时隔二十年,《中国作家·文学版》2022年第十期,刊发了刘心武的四幕话剧《大海》。

《大海》的故事非常现代,探讨了《雷雨》中鲁大海这个人物。在周萍、周冲都死去之后,鲁大海是不是可能成为“周大海”,他是否可能继承周朴园的家业,血缘与财富是否可能超越阶级对立?这样的“脑洞大开”,是80岁的刘心武的创造。“我的创作精力真是挺旺盛的,我自己也挺惊讶。”刘心武说。

现在,刘心武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上午睡觉,中午起床,一天两顿饭,阅读和社交时间一般是下午和晚上。经常有采访者说,中午打搅您午睡了,刘心武呵呵一笑:“何为午睡?”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6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