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简介(埋怨学生难教,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遭到老师怒喷)

内容摘要魏书生何许人也? 魏书生,出生于1950年5月4日,河北省交河县人,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入党,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曾经担任了22年班主任,还担任过21年校长和10年局长,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32年杏坛不

魏书生何许人也?

魏书生,出生于1950年5月4日,河北省交河县人,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入党,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曾经担任了22年班主任,还担任过21年校长和10年局长,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32年杏坛不辍耕耘,如今还在为师范学生上语文教法课。他是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我党13、14、15、16大代表,曾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教育家魏书生提出,埋怨学生难教,往往是因为教师方法太少。这句话一传到网上,顿时炸了锅,老师们众说纷纭。

魏书生:埋怨学生难教,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遭到老师怒喷 魏书生:埋怨学生难教,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遭到老师怒喷

不少老师怒喷教育家魏书生的观点

1.忽视学生与学生间存在的客观差异

  • 教师面对的学生 不可能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各种层次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参差不齐。
  • 普通学生占全部学生约80%,品学兼优的学生占比其实是很少的,与之相对,顽劣学生却占到约30%。
  • 孔子弟子三千,也仅仅七十二贤人。还有老师以当今衡水中学为例:衡水中学天下无敌,一年清华北大也就100多人而已。

以上老师强调的是,学生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老师怒怼,天天打架滋事的孩子让你教教,在教室玩手机、睡觉的孩子让你教教。甚至有老师说,你一个大教育家,教出的学生也有不会写作文的。

2.无视老师教育过程的客观困难

  • 老师面对孩子教育,是受时间限制的。用100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是不可能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用一千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这是过分夸大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不顾事实。老师能做的则是仅有的一些方法教育全体学生,不是老师不愿意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而是一节课也就40分钟或45分钟,当一个老师有空的时候,学生却在上其他老师的课。至于课间课后,老师也是人,也有家,时间精力毕竟有限。
  • 顽劣孩子达到30%,老师是应付不来的。每个班都有那么一部分顽劣孩子(零班奥数班除外),课堂课间状况不断, 小学孩子给你惹出的麻烦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 老师自己的常规工作量本身就不轻。

3.有贬损老师之嫌疑

有老师更是拿“埋怨学生难教,往往是老师的方法太少”这句话,与“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提并论,认为前者只比后者好一点点,后者是对老师的污蔑和攻击,前者是对老师的贬损,认为老师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我想,这也是引起众多老师怒喷的主要原因。

4.有哗众取宠之嫌

认为这句话只是盲目的追风赶潮,哗众取宠,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只能在理论上说的过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根本行不通。这是以偏概全,自欺欺人,忽悠大众。

魏书生:埋怨学生难教,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遭到老师怒喷 魏书生:埋怨学生难教,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遭到老师怒喷

但是,教育家魏书生的这句话同时得到不少老师的理解支持

1.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魏书生的这句话重在强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 就是因为孩子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包括能力、情感、态度,所以,用一种方式教育不同的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对于不同的孩子,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 这句话旨在倡导老师“用100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1000个学生”。

2.魏书生的这句话重在强调:老师采用多种恰当的教育方式,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帮助,孩子是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有所转变的。

放弃对孩子的转变和提高,认为孩子没有希望,只会使孩子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3.魏书生的这句话还在强调:孩子是不断变化的,教育是不断发展的。老师应该根据这种发展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走向极端

1.不能草率地指责,要看看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切不可断章取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下都有褒义和贬义之分。

2.这句话确实有忽视学生间的差异,忽视教育的客观困难,夸大老师的主观能动性。

3.应该正确看待这句话对教育对老师的激励作用,因为这句话诠释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

魏书生:埋怨学生难教,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遭到老师怒喷 魏书生:埋怨学生难教,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遭到老师怒喷

结束语:

以乐观、豁达、包容、积极的心态面对教育观点、教育现象,更有益于自己的发展,应该善于从别人的理念中汲取营养。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