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
资料图片
钱学森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5年9月起,钱学森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勤奋刻苦,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绩突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事业发展一路顺遂。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将整理好的800公斤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当他赴港口时却遭到美国当局的强行拘留,所有的资料和书籍也被扣押。加州理工学院交了巨额保释金,他才获释。当时的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始终受到严密监视。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中国科技界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问题。但由于国内始终无法与钱学森取得联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认扣留中国公民。此时,钱学森也正在因为没有途径向国内传递消息而烦恼。他深知,自己的回国问题,必须让国家高层知道自己的回国愿望和目前的处境才能解决。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报中发现了父亲的朋友陈叔通与毛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信,请把自己的消息传递给国家高层领导。但由于不知道陈叔通的通讯地址,只能寄给在上海的父亲,由其代转。为了避免信件被联邦调查局拆信扣留,钱学森将给陈叔通的信装在一个信封里,让妻子蒋英装入给比利时的妹妹的信中,避开跟踪的特工,将信件投入到一个商场的邮筒里。蒋英的妹妹在比利时收到信件后,立即转寄到上海钱学森的父亲家中。此后,信件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周恩来手中。
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日内瓦与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也为钱学森归国创造条件,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提前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但谈判时,美方依然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中国公民。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掏出钱学森的信当众宣读,让美方十分尴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没有借口的美国政府,只好准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家人一起来到洛杉矶港口,准备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钱学森的回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记者早早来到码头上采访他。有记者问:你这次回国后,以后是否还打算回到美国?钱学森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回国后,对原子弹、导弹等方面的国防科技发展非常关注。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根本没有能力研制这些先进武器。这让著名将领、负责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设的陈赓非常不服气。一次,钱学森前往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恰巧正在北京。得知消息,陈赓专程赶回哈尔滨来见钱学森。他见面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听后大声说:“好!就要你这一句话。”这次谈话后,钱学森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