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毅然拒绝国外千万年薪,选择回国创业,研发“发电玻璃”。他的研发让光伏和玻璃来了一场浪漫的邂逅,实现碲化镉发电玻璃“中国智造”。手握34个国家专利,造福国家和人民,他就是潘锦功。
放弃百万年薪回国创业
潘锦功出生在杭州,祖籍四川,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96年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读博士。
作为一个工科生,潘锦功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发电的研究,当时的院校对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还停留在比较难以突破的瓶颈阶段,由于研究成本高昂,这一块的论文及实验一直处在比较空白的阶段。潘锦功认为这项研究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尚未被发掘,于是他希望建立了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研究中心。“弯道超车,就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样发展空间才会无限。”固执的潘锦功使出第一个招数:磨。磨到当时的校领导终于被说服,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研究中心建立起来。
成立研究中心难,攻克关键技术问题更难。碲化镉要从研究转向产业化,这是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功夫不负有心人,潘锦功和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碲化镉薄膜材料多能级多掺杂载流子密度图解法,把铜掺杂背接触、暗电流阻挡材料两个关键问题攻克,并制出样品,转化效率在国际领先。
为了留住“美国碲化镉薄膜技术发展的未来”,美国向潘锦功开出了百万年薪的高薪诱惑。但潘锦功却不为所动,因为他内心早已打定主意,要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实现碲化镉发电玻璃“中国智造”
2010年,潘锦功回国。回国后的潘锦功一刻都没有休息,在四川成立了自己的太阳能科技公司,自己是又当董事长管理公司,又当科研人员带团研究,目的只有一个,研发出世界第一块“发电玻璃”。
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潘锦功遇到了很多问题。每当回忆起公司前期发展的一点一滴,潘锦功都十分感动,他说:“艰辛都是值得的,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以走。在困难的时候,自己藏起来偷偷地哭,哭完就接着和团队研究,因为眼泪是不会告诉你实验数据的!”
通过不断努力,2017年潘锦功团队研发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在此之前世界最大的单体发电玻璃面积为0.72平米,潘锦功刷新了这个纪录,他将世界最大单体发电玻璃的面积提升到1.92平米,实现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的“中国智造”。
这种发电玻璃只是在普通的玻璃上涂抹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就可以为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提供260度到270度左右的电。他研究的单体电池发电转化率已经达到了17.8%,且只要55秒就可以生产完成一块碲化镉太阳能电池。这项研究成果一举获得34项专利,其中19项发明专利完全是属于中国自主的核心技术专利。
潘锦功说,这些技术专利是属于中国的,它可以为全世界带来福利,但它必须是从中国走出去的。
带领团队赶超世界一流水平
2020年,潘锦功团队产学研究成果“年产100兆瓦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BIPV生产线”在江西九江瑞昌市落地,是全球第一条光伏建筑一体化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解决了高纯光电材料合成、镀膜、热处理、封装等方面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且达到“研发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品及色彩种类全球领先、填补江西省BIPV弱光发电玻璃技术 空白”,是半导体材料应用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使中国从建筑玻璃大国提升为电子玻璃强国,引领了碲化镉产业界一个新的世界技术潮流。
截至目前,潘锦功团队以中国建材集团为平台支撑,依托凯盛科技集团的新能源产业支持,完全实现了碲化镉产业项目的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自我保护,先后成立了德国、美国、成都、蚌埠新能源研究技术中心或实验室,已经发表论文2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02项,已授权70项,参与标准制(修)定共15项,承担国家和省市区科研项目25项。
回望来时路,潘锦功说:“感谢国家,给了我们报国的机会;感谢时代,把机会给了愿意坚持的我们。”如今,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不断开拓进取,他想要研发太阳能汽车,从源头解决我国资源紧张和环境问题。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金璐)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