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的国产汽车品牌【比亚迪】,真可谓风光无两。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升温,比亚迪一飞冲天,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
5月20日数据显示,比亚迪以8375亿的市值稳坐国内汽车行业头把交椅,是第二名长城汽车市值的2.5倍,第三名上汽集团的4倍多。
纵观世界,比亚迪的市值直接跑到了汽车产业全球第三,紧随特斯拉和丰田,牢牢地把德系巨头大众奔驰等集团压在身后。
掌门人王传福的身价甚至超过了马云。
目前来看,比亚迪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曾经那个让国人视为笑话的BYD,再也消失不见了。
比亚迪能有今天,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当看过创始人王传福的过往,才发现一切有迹可循。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那个年代,贫穷是很多人无法摆脱魔咒。
而王传福的家庭,贫穷不说,人口还很多。
他排行老七,前面还有五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算上父母和后面增添的妹妹,家里一共十口人。
一家十口人,平时靠父亲给人做木匠过日子。
父亲为人正直,明明自己过得都很艰辛,却还能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他人。
他常常对孩子说:人穷志不穷,做人要忠厚,要本分。
王传福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坚韧的品质。
那时候,虽然常常吃不饱饭,但一家人都生活在一起,那种其乐融融的幸福感,能够让人忘记生活上的不易。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在王传福13岁那年戛然而止。
父亲因为长年不停歇地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在病痛中去世。
顶梁柱轰然倒塌,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为了养活孩子,她没日没夜给别人缝补衣服,没过多久,就大病了一场。
哥哥王传方不得已辍学打工,贴补家用。
几个姐姐也相继嫁人,妹妹被送到了亲戚家寄养。
因为家庭的原因,王传福看上去比同龄孩子更成熟,他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
他深知,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家人的命运。
可命运最是无常。
王传福中考那年,扛不住的母亲,也撒手人寰。
得知消息的他,扔下笔,疯了一样地奔向家中。
可他还是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这件事给王传福带来了巨大打击,为此错过了两门课程,没有考上当时热门的中专。
那时,中专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王传福已经想好要为家里分忧解难,但他什么都没有了。
他望着家里破旧的房子,又想到刚结婚不久的哥哥,决定辍学打工,不连累哥哥。
在哥哥王传方眼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他当即反对王传福辍学,并说:
“再苦再累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听完这番话,王传福心里一哽,泪水顷刻模糊了眼睛。
他立志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哥哥的良苦用心。
这一年,他才15岁。
人生的命运有时候就是偶然的,一个小小的因素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王传福因为家变没能考上中专,进入了县里的一所普通高中。
这种偶然给了王传福进一步上大学深造的上升空间,否则,一代技术狂人很有可能就淹没在了平凡的生活中。
进入高中后,王传福开始了住校生涯。
每个月末,嫂子都会给他10块钱的生活费。
嫂子张菊秀,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
刚进门没有享受到一个新娘子该有的快乐,而是要为了柴米油盐发愁。
有一次,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了,嫂子舍不得他在学校吃苦,就红着脸敲开了邻居的家门。
她是去借钱的。
挨家挨户地敲门,一毛一毛地借,总算凑到了4块多的生活费,让他不至于在学校饿肚子。
王传福看着嫂子将一毛一毛组成的生活费交到他手中,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不辜负亲人的殷殷期盼。
少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就连高中老师提及他,都是十分地感叹:
“王传福是我教过最努力的学生,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上天从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1983年,王传福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双一流985 211中南大学),是学校唯一一名考上大学的理科生。
那一年,他17岁。
中国有句古话:长兄如父。
王传福上大学那天,哥哥将结婚时带的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了他。
嫂子更是变卖了自己的嫁妆,那是一对金耳环,是她身上最值钱的东西。
所得的费用,全部用来给他交了学费。
“能有这样的哥哥和嫂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后来,王传方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又把家搬到了弟弟大学的所在地:千里之外的长沙。
他在学校门口摆摊做点小本生意,承担着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
转眼间,大学四年过去了。
王传福被保送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读研,毕业后留院任职。
工作的第二年,他就被破格提拔为副主任,也是单位里最年轻的干部。
之后,他在英国权威刊物《宝石杂志》上发布“稀土金属渣做电解阳极”和“影响金属陶瓷结构的氧化钇(Y2O3)”研究报告,刚发表便被各地专业刊物广泛转载。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决定任王传福为公司总经理。
王传福答应下来后,想都没想就带着兄嫂一起去了深圳。
他还在深圳为兄嫂物色了一个位置不错的门店,让他们在这边开小超市。
这一年,王传福26岁,绝对当得起年轻有为四个字。
在深圳,他看见很多人在用“大哥大”,这个像砖头一样的手持无线电话,售价竟然高达上万。
里面的一块小小的电池,就能卖到上千块。
而电池,恰好是王传福的研究专长。
更令他振奋的是,在那个时期,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镉电池的生产制造,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块大肥肉。
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王传福想都没想到就扔掉了手中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去!
这个举动,在兄嫂看来,实在是太疯狂了。
“福子,我们家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你在研究院好好干,前途是一片光明啊。”
在商界摸滚打爬多年的表哥吕向阳,也忍不住劝道:弟弟,你跟我不一样,你还有选择,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可谁都没有想到,王传福半点都没有退缩,反而坚定地说:
“你们就让我去干吧,我有这个能力,如果不抓住机会,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没有人能比王传方夫妇更了解王传福的为人,他们这个弟弟,坚韧又不失稳重,能让他说出这样一番话,那就一定没有错!
王传方决定把小超市关掉,大力支持他。
表哥也在他融资无路的时候,借了250万人民币的“创业基金”。
那是一个“万元户”都极为稀少的年代,250万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王传福明白,这意味着表哥对他的信任。
正是这份信任,让吕向阳不仅成就了王传福,也成就了自己,更被誉为“中国巴菲特”。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