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内容摘要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擅长创作“无题”诗,内容大多涉及男女之情。但是,他最著名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流传六百余年来,一直争议不断。诗中到底写的是李商隐的“爱情”还是政治“寄情”?诗评者各执一词。当中牵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擅长创作“无题”诗,内容大多涉及男女之情。但是,他最著名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流传六百余年来,一直争议不断。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诗中到底写的是李商隐的“爱情”还是政治“寄情”?诗评者各执一词。当中牵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响了他一生的仕途。

一、《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作意译:

与你相见已经很难得了,离别之时就显得更加难了。好像一场东风无力地吹着,百花都到了凋谢的季节。别后的相思似春蚕,结茧死后丝(思)才断,离人眼泪像烛泪,蜡烛成灰泪才干。

每个清晨起床都见不到你,只见到镜子中的自己又添了白发。想必你也在每个寒冷的夜晚,对着月亮思念我。我听说你现在蓬山,但是找不到路去寻你。只有托请王母娘娘的青鸟帮替我传信,先行去探看。

离别是人生中的一大恨事,古诗词惯常以“离别”作文章,读罢让人心中黯然。但李商隐这首诗第一句,在离别的头上再加上了“相见难”。这样一来,就让读者感受到了双重的“别难”。

第二句中说,这种感受好比春天已经接近了尾声,东风有心无力,不能再让百花绽放,只能眼睁睁看着让它们凋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在颔联中,李商隐继续渲染了这种“别难”带来的痛苦感受。由“别难”来的相思之情,就像吐丝的春蚕一样,不死无休。而离别带来的眼泪,也像是蜡烛燃烧出的烛泪一样,非要把自己烧为灰烬才会干。

从此以后,女子每个早晨都会像平时一样起床梳洗打扮,等着她的爱人归来。可是日复一日,她见不到爱人归来,只能看着自己镜中的容貌逐渐衰老。与此同时,她又揣测那个与她相爱的男子,每晚也为了自己孤独地坐在月下沉吟。

后来,她听人说爱人在蓬山,那是海外三座仙山之一。但是凡人怎么能去仙山呢?她只有请王母座下的青鸟来当信使,先替她寄书传情了。

这首诗的颔联着力描写了相思之情与离别之恨的极致状态,让它们达到一种殒身绝命的状态才肯休止,因此说它有落笔“惊风雨、泣鬼神”的效果,所以历来广受好评,被用啦歌颂奉献精神。

不过,这两句诗在早些年,却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读”。李商隐这一首诗在古代流传并不算很广。但是解放后,该诗被选入语文基础教育课本,普及率得到极大提高。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因为李商隐本身诗风的隐晦,许多人把“春蚕吐尽”与“蜡炬成灰”与教师辛勤的工作与无私奉献联系起来,并不把颔联的诗句当作是在描写相思之情。

与此同时,关于李商隐这首诗到底是在写什么的感情,也一直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有人认为:这一首诗其实是李商隐的政治寄情诗篇。

李商隐在诗作中把自己拟为痴情女子,而他倾诉的对象,是他曾经的好友,也就是后来贵为宰相的令狐绹。李商隐希望令狐绹能在仕途上帮他一把,于是他时常给令狐绹写信,可是令狐绹却似乎不太愿意帮他的忙。

二、李商隐的“辜负”与“被辜负”

李商隐自称是李唐皇室之后,但是他家祖上并没有人当过大官,他是一位真正的“寒门子弟”。由于父去世得早,身为家中长子的李商隐,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起了家长的责任。他必须照顾自己的母亲,以及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生活。

少年时代的李商隐,曾经得到骈文大家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不但慷慨资助他,教他创作骈文,还把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介绍给他做朋友。可是令狐楚去世之后,李商隐却和令狐家的政敌王茂元女儿成婚。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有学者分析说:这就是后来令狐绹拒绝再资助李商隐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唐书》因此评价李商隐没有操守,被唐朝的当权者轻视,所以才终身坎坷。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比如日本的一些李商隐研究者就认为:李商隐与王氏结婚的时候大约只有二十五、六岁,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根本不重要。当时朝中有“牛李之争”,令狐家是属于牛这一方,而李商隐岳父家是李那一方。但是李商隐与王氏结婚的时候,根本连工作也没有。

公元838年,李商隐在令狐父子的帮助下终于考中了进士。然后在同年的博学宏词试中落榜,没有得到官职。屋漏偏逢连夜雨,恩人令狐楚也在同一年去世了。令狐绹当时也没有当上宰相,还在家中为父丧丁忧。

李商隐全家至少七口人要靠他养,所以他在这种情况下攀了王门高枝。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令狐绹不应该对他有那么大的芥蒂。

对于这一点,李商隐本人也正是这么想的。因此他后来不断地给令狐绹写信,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跻身朝堂。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但是当上宰相的令狐绹工作太忙,每一天收到的信件太多。李商隐寄出去的信,他可能根本没有时间看。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就写了一些表面上诉说男女之情的诗篇来抒发心中的情感,隐约有一些责怪令狐绹的意思。

其实李商隐仕途不顺,除了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缺乏有力的靠山之外,还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他写诗得罪过一朝中的权宦,他曾作《有感二首》影射“甘露事变”。

另一种说法是:李商隐爱写“无题”,诗中人常和女子保持不正当的私情,所以他的风评不好,为当权者所不喜。尽管他在《上河东公启》中为自己辩护说:我的诗歌虽然会涉及花间女妓,但是我本人并不涉于风流,但是大家仍然对他有所怀疑。

从史料中的记载来看,李商隐与令狐绹其实从未反目。除了这首无题,他还写过一首著名的《夜雨寄北》,也是写给令狐绹的。《新唐书》、《旧唐书》关于他因娶王氏女和令狐绹失和,只是撰书人的猜测。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李商隐只暂时地当过一阵校书郎,很快就离开了唐朝权力的中心,他在朝中根本无足轻重。而在他求仕这件事情中,不但令狐绹不曾给予他帮助,就连他的岳父王茂元,也不曾帮忙。

结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二句,无论用来解释男女之情,还是政治上的寄情都说得过去,唯一说不过去的是,被用来当成对教师的无私奉献的歌颂。

不过话又说回来,许多古诗词中的名句,一旦离开了原作,都或多或少被人们重新解读过。这样的解读有时候是与诗作本意南辕北辙的,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但是一经民间接受后,它就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