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内容摘要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怀才不遇的人,大概有三位:汉朝的贾谊、唐朝的李商隐、明朝的唐伯虎。 相比而言,贾谊要比后两位幸运一些。至少活着的时候,能够亲密地接触过帝王,表达过自己胸中的旷世大才,至于君王重不重用,另当别论。 贾谊是西汉时期一位非常有名

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怀才不遇的人,大概有三位:汉朝的贾谊、唐朝的李商隐、明朝的唐伯虎。

相比而言,贾谊要比后两位幸运一些。至少活着的时候,能够亲密地接触过帝王,表达过自己胸中的旷世大才,至于君王重不重用,另当别论。

贾谊是西汉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论家兼文学家,司马迁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把他和屈原放在一起,并称为“屈贾”。

贾谊的才气到底有多高?这事真不好形容,一是他死得早,二是他的想法在当时并没有被付诸实践。

但很多历史人物给予他高度的评价,比如教员曾赋诗称赞他:胸罗文章兵百万。

贾谊有很多高质量的政论文,包括《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尤其是《过秦论》一直都是语文教材的必选课程,而作为政论文的《治安策》更被称为西汉第一雄文。

今天,关于秦朝那句“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评价,正是出自贾谊的《过秦论》。

很可惜,天妒英才。贾谊作为西汉第一大才,生命的长度只有短短32年光阴。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生在错误的时代

一个人的成功,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一个人的不幸是生在错误的年代,遇上一群错误的人。

贾谊是后者。

很多人看待贾谊的不幸,将原因归咎为汉文帝刘恒对他不够重视。

殊不知,汉文帝有难言的苦衷。

西汉经过诸吕之乱后,借助外人的力量把吆五喝六的吕氏外戚平定下来。

大功臣周勃、灌婴成为继吕氏外戚以后,另一股强大的朝堂力量。

文帝本身不具备合法的皇位继承权,是周勃一帮人硬把他扶上帝位的。

所以,他在处理朝政和用人方面必须考虑老臣的意见。

而绛侯周勃、太尉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对贾谊充满偏见。

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谊列传)

在他们眼中,来自洛阳的书生贾谊,是一个小小年纪,不学无术,专门钻营权力的问题青年。

文帝没有办法,只能把贾谊从朝中调任地方,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实际上,文帝是出于保护贾谊的考虑。老臣不喜欢他,留在朝中当官,时间长了容易当出事。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贾谊真是周勃说的那样吗?并非如此。

周勃等人讨厌贾谊,主要是贾谊向文帝提出的建议,触动了老臣的利益。

最主要的问题是,贾谊向文帝建议,要大刀阔斧改革,应该把列侯遣送回封地,不应该让他们继续留在长安。

一来朝廷要花费钱财养着他们,二来他们居功自傲容易成为皇帝亲政的掣肘。

老臣听说后,立刻火冒三丈。小小的洛阳青年,真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没让你掌握实权,你就想把我们的长安户口取消。

当贾谊提出让老臣卷铺盖滚出长安后,在老臣的集体反对下,贾谊先收拾行李走人了。

平心而论,汉文帝对贾谊的建议,恨不得举双手赞成。品尝到皇权滋味的汉文帝,此时已经对拥立自己的周勃、灌婴厌烦了。

但还是那句话,汉文帝来长安的时间太短,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根基。面对贾谊掏心窝子的话,文帝只能装傻充愣把贾谊下放。

贾谊离开不久,汉文帝的刀已经磨得蹭亮,周勃因为犯了事,差点死在狱中,出来后被遣送封国,灌婴也没过多久病死了。

当年压制过贾谊的人,走得走,死的死。贾谊是不是有出头之日了?

但是汉文帝的身边还有一个人存在,他成为压死贾谊的最后那根稻草。

他是何许人?汉文帝的男朋友,邓通。

刘邦的儿孙不知道遗传了什么基因,汉朝的皇帝普遍都有男朋友。邓通成为西汉历史上首位光明正大记载的皇帝的男朋友。

邓通没有什么才华,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儿,史书中基本没有记载他的优点。

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家侍从,结果撞大运遇上汉文帝,从此飞黄腾达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表达对邓通的喜爱,汉文帝把帝国的铸币业务交由邓通掌管,邓通成为仅次于皇帝最有钱的人。

邓通这种以色示上的小人,怎么能够入得了贾谊的眼睛。贾谊经常劝诫汉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邓通因此恨上贾谊。

汉文帝跟邓通是什么关系,贾谊根本比不了,所谓疏不间亲,人家是蜜里调油。相比之下,忠心耿耿的贾谊成了外人。

况且,邓通是文帝期间,最具有话语权的人,结果贾谊得罪了他,致使贾谊毕生都难以翻身。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旷世奇才

贾谊的厉害之处,不光是他写了几篇流传千古的文章,而是他的远见卓识。

纵观贾谊一生,虽然处处受到小人算计,汉文帝看似远离他、不重用他,但是汉文帝私底下对他不错。

北宋的大改革家王安石曾赋诗,评价贾谊说:

一时谋议略施行,何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皇帝虽然没有重用贾谊,没有给他三公九卿的爵位,但是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凭这一点,又怎么能说皇帝轻薄了贾谊。

那些养尊处优、打击报复贾谊的王侯将相,虽然位极人臣,但是说出的话,皇帝不采纳也是白搭。

贾谊是最早提出“削藩”的人,他在《治安策》里提出:

疏者必危,亲者必乱。

贾谊指出,西汉社会的主要危机是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们企图叛乱的阴谋。

汉高祖斩白马盟誓封了很多刘姓诸侯王,在当时确实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刘氏的江山,但汉朝的大船已经行驶半个世纪,矛盾已经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异姓王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往往不是一条心,但同姓诸侯更靠不住。

刘邦打下天下,把皇位传给汉惠帝刘盈,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功臣宿将、刘氏宗亲说不出一二。

惠帝刘盈早逝没有子嗣,皇位才落到汉文帝刘恒头上。

此时,矛盾已然出现。

刘邦有八个儿子,汉惠帝刘盈跟刘如意早死,在世的有六位。齐悼惠王刘肥(曹姬生)、代王刘恒(薄太后生)、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厉王刘长、燕王刘建。

大哥死了,凭什么由你代王来继承皇位,大家肯定满腹牢骚,但不至于发作出来。

到了汉景帝时,问题更大了。

那些后生晚辈更加想当然地认为,皇帝位置不应该由老四家,老五老六老七老八都有资格,甚至连刘邦的侄子都想过把皇帝瘾,后来“七国之乱”的头目吴王刘濞是最好的例子。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不得不佩服贾谊,他从先秦历史中,总结出分封制的危害,精准地预判到诸侯王会不会叛乱,跟皇帝有没有血缘没有半点关系,而是由双方的力量对比所决定。

皇帝软弱了,诸侯王必然后跋扈不臣,甚至取而代之,什么父子情、兄弟义都是扯淡。

往往越是跟皇帝血缘关系亲近的人,叛乱的概率越大,旁门外姓都知道自己吃几两干饭。只有皇族的人,才拥有更大的号召力,和更大的野心。

贾谊把自己的想法分析给汉文帝听,文帝一听觉得很在理,问贾谊该怎么办。

贾谊提出两个应对措施。一是定礼制,二是定地制。

所谓定礼制,是要严格君臣礼节,加强等级管理,皇帝用什么规格,诸侯王用什么规格,大臣用什么规格都有严格的规范,一旦使用了不符合身份的物品,则被视为僭越,属于诛九族的死罪。

所谓定地制,是指“割地定制”。贾谊提议说,应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多封一些诸侯。以前,一块土地上一个诸侯,他肯定财大气粗、人多势众。现在,追加上十个诸侯,让诸侯王变成一毛钱十一个。

如此一来,则可以避免“大都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

实际上,《治安策》是推恩令的蓝本。老诸侯死了,他的兄弟儿孙都有继承土地财产的权利,一代一代下去,不出三代的话,那些膀大腰圆的诸侯也就沦为寻常百姓家,直到“地尽而止”。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贾谊简介个人资料(贾谊是怀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国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岁)

人生悲剧的根源

1.眼光过于超前。

贾谊的眼光很厉害,他预见了汉朝乃至封建社会的一大隐患,只是他提出问题的时候,不合时宜。

那时的西汉王朝刚刚进入“文景之治”,人人沉浸在太平盛世的表面,只有贾谊看到当下暗流涌动的矛盾。贾谊跟所有人唱反调,必然会被众人所孤立。

但没有人意识到贾谊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这是导致贾谊不合群的直接原因。

2.恃才傲物不肯妥协。

有才华的人难免会心生傲气,且不容易与世界妥协。贾谊是旷世奇才,又很年轻,有时候说话不注意得罪了周勃、灌婴等老臣。人要想做事,首先要保证自己活下去,明知道周勃刻意打压自己,而自己又不是周勃的对手,最好的办法是忍耐,用时间换取生存空间,把老臣全部熬死了,自己才有出头之日,但是贾谊的傲气不允许自己这么做,最终把自己一步步逼上绝路。

3.气量略微不足。贾谊因被众人排挤,汉文帝把他安置在长沙,此事对贾谊打击很大,内心极其痛苦,他联想到屈原,并赋诗感慨,以此表达对人生际遇和权贵的不满。最终,因梁王坠马摔死而自责,人生定格在32岁。

当我们翻开汉史,醉情于“文景之治”、“北击匈奴”、“凿通西域”那些辉煌时,不要忘了这一切丰功伟绩,离不开一个指路人,他就是贾谊。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