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内容摘要唐朝名臣名将系列之——“以一当十”的唐休璟 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已连续激战了30余年的唐蕃两国都有点打累,吐蕃使臣频繁入长安请和。 武则天接待蕃使的过程中,发现这位蕃使屡次三番,将目光投向旁边垂手而立的一位大臣。 便很奇怪的询问何故,

唐朝名臣名将系列之——“以一当十”的唐休璟

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已连续激战了30余年的唐蕃两国都有点打累,吐蕃使臣频繁入长安请和。

武则天接待蕃使的过程中,发现这位蕃使屡次三番,将目光投向旁边垂手而立的一位大臣。

便很奇怪的询问何故,蕃使答道:“去年在洪源交战时,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们很多将士,因此想记住他的相貌。”

这位被吐蕃另眼相看的唐将,便是武则天时期出将入相的唐休璟,一位很多人都没听过名字的大唐名臣。

《旧唐书·唐休璟传》: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一、北抗突厥初露锋芒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乃西凉国舅、北魏名臣唐和后商。

作为武则天时期的镇边名将,唐休璟曾任安西副都护、检校庭州(新疆吉木萨尔)刺史、西州(新疆吐鲁番)都督,凉州(武威)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

唐高宗永徽年间,唐休璟以明经科文职入仕,从吴王府的“典签”,开启了职业生涯。

但在典签位置上,唐休璟没显示过人的才能,之后在绵州巴西尉、同州冯翊主簿任上,也是政绩寥寥,乏善可陈。

679年(调露元年),沉寂多年的唐休璟得到了一个机会,这个展示价值的机会,也是个要人命的机会。

自贞观四年(630年),唐军一击而亡东突厥后,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唐朝统治下的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

但由于,唐朝常年对外征战,不断被抽调的突厥部落,不满情绪渐渐累积,一些上层人物则滋生了复国的思想。

调露元年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那·德温傅、阿史那·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

北部二十四州(羁縻州)的突厥酋长群起响应,反叛部落蜂集数十万人,河东、河北诸道震动。

唐高宗遣宿将萧嗣业、右千牛将军李景嘉率兵讨伐,但被阿史那·德温傅击败,唐军死伤万余,萧嗣业戴罪流放桂州。

《新唐书·萧嗣业传》:调露中,突厥叛,嗣业与战,败绩。高宗责曰:“我不杀薛仁贵、郭待封,故使尔至此。然尔门与我家有雅旧,故贷死。”乃流桂州。

大败唐军后,突厥乘胜南下围攻定州(河北定州)。

定州刺史李元轨(霍王,李渊第十四子)见突厥势大,心知不可力敌,命人四门大开,偃旗息鼓,突厥疑有伏兵,反倒不敢深入。

《旧唐书·李元轨传》:“突厥来寇,元轨令开门偃旗,虏疑有伏,惧而宵遁。”

就在这种危局之下,刚平定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都支的裴行俭再次出征。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职务,会同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合兵三十万,辖制李思文和周道务帐下十八万平叛。

唐军旗帜绵延千里,《旧唐书》称“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营州(今辽宁朝阳)都督周道务,命已改任营州户曹的唐休璟领兵迎战,以呼应裴行俭的正面攻势。

此时,深陷北方的营州已被突厥截断道路,成了一支孤军。

唐休璟的出战,几乎是个十死无生的计划。

但在此危局面前,唐休璟迸发出前所未见的能力,率领孤军在独护山凭地形优势,大破突厥,因功升任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南)司马。

《旧唐书·唐休璟传》:“调露中,突厥背叛,诱奚、契丹侵掠州县,后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同反。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公元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三月,裴行俭所部唐军与突厥在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大青山)展开决战。

突厥军队大溃,首领阿史那·奉职被俘,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部下杀死,献首裴行俭帐前。

可此时,唐高宗李治认为突厥之指日可定,急令裴行俭班师回朝。

唐廷之所以急于召回北征大军,是因为吐蕃王朝已养虎为患。

就在此年,吐蕃在剑南方向攻陷了军事重镇茂州安戎城(四川茂汶西),严重威胁到了松州(松潘)、茂州(四川茂汶)、巂州(四川西昌)的安全。同时,在西域吐蕃再次占据龟兹、疏勒等四镇。

裴行俭班师后,突厥部落获得了喘息之机,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同阿史那·德温傅合兵一处,继续进犯唐境。

681年(开耀元年)正月,裴行俭再次以定襄道大总管的身份领兵平叛。

这次,他没有强攻而是用反间计,诱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德温傅互相猜忌。

新任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心中恐惧,在得到裴行俭“归降不杀”的承诺后,绑了阿史那·德温傅到营前请罪,突厥就此悉数平定。

但可惜,高宗李治违背了裴行俭的承诺,阿史那·伏念、阿史那·德温傅均被处死。

裴行俭闻后叹息道:“西晋的王浑,忌妒王浚平定吴国的功劳,古今皆以为耻。只怕杀掉降将以后,就再无愿降之人了!”

《旧唐书·裴行俭传》:初,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建言:“伏念为程务挺、张虔勖肋逐,又碛北回纥逼之,计穷而降。”卒斩伏念及温傅于都市。行俭之功不录。封闻喜县公。行俭叹曰:“浑、浚之事,古今耻之。但恐杀降则后无复来矣!”遂称疾不出。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果不出裴行俭所料,次年“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元珍招集亡散,据黑沙城反,入寇并州及单于府之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弘道元年(683)“二月,庚午,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击却之。乙亥,复寇妫州(河北省涿鹿县西南)。三月,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元珍围单于都护府,执司马张行师杀之。”

“五月,阿史那·骨笃禄等寇蔚州(河北蔚县),杀刺史李思俭,丰州(内蒙古五原县南)都督崔智辩将兵速之于朝那山北,兵败,为虏所擒。”

突厥围攻丰州,斩杀崔智辩,领唐廷震动,多数唐臣都主张放弃丰州,将百姓南迁至灵州(宁夏灵武)、夏州(陕西靖边)一带。

恰在丰州司马任上的唐休璟,上表力陈不可:“丰州自秦汉便是国家重镇,土地肥沃,适合农牧生产。

隋末大乱,将百姓迁至宁庆二州,致使胡寇深入,以灵夏二州为边境。贞观末年,朝廷移民充实丰州,西北才得以安宁。

今若废丰州,黄河将再为胡寇所有,灵夏等州亦不能安居,断非国家之利。”

《旧唐书·唐休璟传》: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

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乃以灵、夏为边界。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

唐休璟的上书否定很多唐臣苟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的边疆政策,一味绥靖苟安,只会导致边境军事压力越来越大。

好在,唐庭采纳了唐休璟的建议,面对突厥的压力,针锋相对的加大了唐军反击的力度,将丰州这个黄河北岸的战略支撑点牢牢守住。

唐休璟长于局势判断,又积极进取的镇边思路,让其从众多边将中脱颖而出。

不久,唐朝中央政治格局的变化,将他带到了一个更凶险的战场——直面吐蕃。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二、直面吐蕃以一当十

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武则天实际执掌朝政。调露元年(679年)起任安西都护的王方翼、庭州刺史的杜怀宝等人,虽战功卓著,但由于王方翼与王皇后是近亲,又牵连于裴炎、程务挺一案,很快被召回朝廷解除实权。

武则天执政后通过更换边将,启用大批中低级将领,一方面是剪除旧势力,同时也希望对外能重新开拓新的格局。

唐休璟正是在这种政治格局下,以长期镇守边疆的经历,又无家族势力干扰,被武则天提拔为安西副都护检校庭州刺史。

此时,吐番国内自芒松芒赞逝世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内乱,对外扩张的步伐明显放缓。

但在初步稳定局面后,论钦陵重拾以战养战的策略,不断在西域发动进攻。

689年(永昌元年),武则天命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征讨吐蕃。

但吐蕃统帅论钦陵早有防备,在沿途坚壁清野,导致劳师远征唐军粮草不续。

七月,韦待价在寅识迦河(今新疆伊宁西南)与吐蕃激战期间,恰逢大雪,副将阎温古逗留不进,致使唐军惨败。

论钦陵顺势攻克焉耆(新疆焉耆)等地,韦待价无奈,只得率军退回西州(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屯驻,

武则天处斩阎温古,流放韦待价后,急剧恶化的西域残局只能由唐休璟来收拾。

他一方面“收其余众”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从庭州(新疆吉木萨尔)赶赴西州,抵抗吐蕃一轮又一轮的狂攻。

凭借出色的善后工作,武则天亲点他升任西州都督,进一步得到重用。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692年(长寿元年)前后,西域形势再次发生变化。

随着,吐蕃国内君权与相权间的摩擦愈演愈烈,西域各部落纷纷倒向唐朝。

敏锐察觉到局势变化的唐休璟,上书武则天请求派兵再次收复安西四镇。

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在周边部落军队的配合下,大败吐蕃军队,一举收复了安西四镇,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以3万唐军镇守。

彻底改变了22年间,安西四镇六度易手的局面。

战后论功行赏,朝野皆以为“(王孝杰)破吐蕃,拔四镇,实赖休璟之谋”,故在西州为其刻石建碑,并召其入朝主政灵州(甘肃灵武)。

700年(久视元年),已升任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兼凉州(甘肃武威)都督的唐休璟,再次直面吐蕃的进攻。

当时,把持吐蕃朝政50年的噶尔家族已经覆灭,吐蕃军神论钦陵自杀,其弟赞婆,子论弓仁降唐。

这次率军进犯的是吐蕃大将麹莽布支,蕃军兵至洪源谷,打算围攻昌松县(甘肃武威东南)。

唐休璟率军迎击,他见吐蕃军衣甲鲜盛,对部将道:“麹莽布支麾下皆贵族子弟,虽然军容强盛,乃不通军事之辈,且看我如何破敌。”

言毕,唐休璟披甲先登,直取中枢,六战六克,大败吐蕃,斩其副将二人,获首二千五百级,并积尸做京观。

《旧唐书·唐休璟传》: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

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斩其副将二人,获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而还。

这就是前文蕃使入朝后,不断以目窥视唐休璟,并言“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

可见,在吐蕃君臣心中,唐休璟已成一员值得敬畏的唐将。

很多时候,敌人的敬重才是最好评价。武则天心花怒放之余,对唐休璟愈发看中。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703年(长安三年)突骑施首领乌质勒与西突厥失和,西域各部落间刀兵四起,致使安西四镇和关中的联系断绝。

武则天令唐休璟与宰相商讨如何应对,只片刻间,唐休璟就拿出了方案。

十多天后,安西诸州报告朝廷,前方的情况与唐休璟的描述完全一样。武则天不由得感慨道:“恨用卿晚”。

随后,她又对其他大臣说:“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旧唐书·唐休璟传》: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因迁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又谓魏元忠及杨再思、李峤、姚元崇、李迥秀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唐休璟之所以能料敌千里之外,皆赖其长期镇边期间,曾仔细研究过各部落间的关系的周边地形地貌,甚至连一山一壑、一关一卡都不放过。

正如《旧唐书·唐休璟传》所言:“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万里边关皆在胸中,才让他做到了,“共服戎虏,不忧边陲,以一当十”。


参考书目:

《资治通鉴·唐纪》;

《两唐书·唐休璟传》;

《两唐书·唐休璟传补阙》_薛宗正;

《唐休璟与武周年间的西北边防》_张重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唐休璟简介(被吐蕃使臣另眼相看的大唐名将——唐休璟)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