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昌星简介(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内容摘要赖昌星仅是福建省晋江市青阳镇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普通农民,他靠什么从一个卖配件的迅速积累下数百亿的资产帝国?其中有何奥秘?一、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 1960年,家住晋江市青阳镇烧厝村的一户赖姓农民家庭迎来了他

赖昌星仅是福建省晋江市青阳镇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普通农民,他靠什么从一个卖配件的迅速积累下数百亿的资产帝国?其中有何奥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一、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

1960年,家住晋江市青阳镇烧厝村的一户赖姓农民家庭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

连连得子,在这重男轻女风气浓厚的闽南农村是一件非常开心、值得庆贺的大件事。

父母期望这个孩子给他们带来福气与幸运,光宗耀祖,便按照“昌”字辈份,将他取名“昌星”,家里人习惯都叫他“阿星”。

赖昌星出生的时候,正值三年自然灾害。

年幼的赖昌星挣扎着活了下来,但仍吃了不少苦头,由于吃不饱饭,营养不良,他的身体非常孱弱,又黑又瘦。

最难熬的是冬天,赖昌星没有新衣,只能穿着他俩哥哥轮流穿过的旧破衣衫,衣不蔽体,冻得鼻涕拖得老长,也不懂得去擦。

为了维持一家六口的生计,父母长年忙于劳作,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孩子“认得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恰恰赖昌星对读书也没有什么兴趣,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并将学到的大部分知识“还”给了老师,以至连报纸都看不懂。

以至于二十年后,每逢下属向“赖总”递上报告,他便佯装浏览了一遍,事后却要秘书作口头汇报,最麻烦的是“阅”过文件总少不了要签字的,这时总让赖昌星犯难。见过他签字的人总是忍俊不禁,说“赖昌星”三个字写得东倒西歪,与其说是签字,倒不如说是母鸡在地上找虫子时抓出来的几条沟。

赖昌星离开学校后,接了父母的班,十多岁就在大人后面学做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邻家少年没有什么两样。

最开心的是逢年过节,那时赖昌星也会跟哥哥到相距不远的青阳与石狮去玩。

看到城里的同龄孩子穿戴整齐,背着书包上学,有些还骑着自行车,他心里非常羡慕,幻想自己能否有一日也能到城里生活,每个星期都能吃到一餐肉。

可是,回到家中,看到满面尘土、未老先衰的父母亲,赖昌星的心就凉了。

本来说话就不多的赖昌星越来越沉默了,父母很替这个多愁善感的孩子着急,说他只有做梦的时候才会有笑声。

的确,记不清有多少次,赖昌星梦见自己一朝发达,骑着高头大马,在一大群衙役的前呼后拥之下,耀武扬威,衣锦还乡。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二、牛刀小试 配件起家

“文革”结束的时候,赖昌星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成年人。

1978年,改革开放。

敏感而有闯劲的赖昌星察觉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在亲友协助下,赖昌星在家乡办了一个螺丝钉工厂,弟兄几个自己做老板兼员工。

当时的赖昌星文静腼腆,不苟言笑,是一个老实正直的青年人,远远及不上他二哥昌标为人活泼好动。

与他共过事的乡亲公认他讲义气,目光远大,心胸阔广,不愿与人计较,是一个信得过且合作愉快的生意伙伴。

在同龄人当中,他显得冷静沉着,做事大胆而细心,比较成熟。

赖昌星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一点,那就是他的“数口”之精,令那些读过初中、高中和大学毕业的人也自叹不如。

不论是什么账目,加减乘除,赖昌星一眨眼就能说出口,而且从不出错,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三位,比别人打算盘甚至按计算器还要快。

由于心算之术非常了得,当地的老年人都说,赖昌星从小就是块做生意的材料。

村里人至今还记得赖昌星初创事业时的艰辛。

那时生产螺丝钉的机器设备与原材料在当地非常罕见,且价钱较贵只有厦门与福州才有得卖,为了节省费用及了解市场,赖昌星就骑着自行车到厦门亲自采购兼销售。

赖盾距离厦门八十多公里,来回一百七十公里,赖昌星每日早上凌晨摸黑出发到厦门,将做好的螺丝钉用大麻袋装好,固定在自行车后座,送到厦门客户手中,回程时赖昌星又带上一百多斤重的原材料,返到家时天又黑了,浑身臭汗,又饥又渴。

但赖昌星从不喊累,乐在其中,令村邻们对他刮目相看。

靠着这份超人的努力,赖昌星的荷包日渐鼓胀,成了村中最早的“万元户”之一。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三、进军石狮 拓展事业

当配件生意逐渐走上轨道之后,他发现在老家办厂局限很大,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进货与销售相当麻烦。

于是,八十年代初,他便将工厂移至石狮,从此实现他儿时向往的城里人生活。

石狮是晋江三大乡镇之一,以生产牛仔服装及雨伞闻名全国,其中牛仔服装生意几乎占领了中国的一半市场。

赖昌星在石狮大开了眼界,他头脑灵活,有样学样,十分努力,除了继续经营螺丝配件外,还先后办起了印刷厂和雨伞厂。

赖昌星的生意在当时并不特别出色,可能是出身农民的缘故,赖昌星对土地有一份特别的亲切感与偏爱,加上当时地价非常便宜,他一时兴起,花了一笔钱在石狮郊区买了一块荒地,并在上面盖了一座别墅,准备将来老了在这里退休,尝一尝“地主”的滋味。

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块地皮帮助赖昌星实现从“地主”到“资本家”的飞跃。

当时石狮经济发展加速,大片农地被划出来发展加工区;人口及经济大幅增长,亦令原有的镇政府穷于应付,于是省政府决定进行市政改革,将石狮升级为县级市,大力扩展市容,在此形势之下,以前淡起眼的地皮成了最紧俏的商品,很多人靠“圈地”一夜暴富。

赖昌星将他的地皮及别墅卖了,赚了约二百万元,这笔钱比他有生以来赚到的所有钱还要多,这也成了他事业开始起飞的第一桶金。

赖昌星由此意识到,要发达靠勤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独到的眼光。

发了这笔意外之财后,二十多岁刚出头的赖昌星意气风发,他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事业,为赖家光宗耀祖,甚至像他的赖氏祖先一样,封妻荫子,名扬天下。

因为石狮毕竟太小,1985年,赖昌星带着他的所有积蓄到厦门,因为厦门是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享有不少优惠政策。

这一去,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初到厦门时,赖昌星继续经营雨伞厂与印刷厂,并开始涉足汽车配件、电子元件等业务。

他在风景秀丽、素有“钢琴岛”之称的鼓浪屿租了一套面积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栖身,每天乘搭渡轮到市区兜揽生意,风尘仆仆,不知磨烂了多少双皮鞋。

这时赖昌星曾做过许多种业务,但没有一件出色,赚到的都是辛苦钱,小本生意,离“发达”二字相差十万八千里。

赖昌星不是一个守财奴,他赚到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与官员打交道上,在生意场上打拼这么多年,赖昌星在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中总结了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在中国赚钱的生意,就是投资人际关系,有了关系,就等于有了一切。

讲到拉关系,谈何容易?

赖昌星浑身直冒土气,就像一只刚刚刨出沙土的小地瓜,哪个官员看得上他?

赖昌星碰壁好多回,但他并不气馁,决定从最基层的办事员开始攀起,顺藤摸瓜,一层层找关系,打基础。

通过不断吸取经验,赖昌星总结了巴结官员的“十来种手段”,那就是以“金钱收买”为主,辅以“送官员子女出国留学”、“送美女”、“送楼房”、“送汽车”、甚至“送内地赴香港定居的单程证”等等。

这些招数果然见效,有一位官员曾这样对赖昌星说:赖总,您为我所考虑的,甚至比我妈和老婆还要想得周到。

赖昌星的侠义豪爽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他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很多官员开始以结识赖昌星为荣。

九十年代初,在全民皆商的大潮下,军队开始涉足商业活动,以弥补政府拨款之不足,改善官兵生活待遇。

赖昌星抓住机会,开始与军队联合做生意,这成为了他走私的“坚强后盾”。

1993年初,赖昌星通过关系得知军队与国家急需大量电脑软件,于是,他利用其香港注册公司与某军工企业进行电脑芯片生意,为他后来的飞黄腾达积累了原始资本。

1994年,赖昌星以港商身份返回厦门,以逾亿港元注册了厦门远华电子有限公司,但他不搞任何电子产品,专营走私,从芯片到汽车、摩托车、化工原料、成品油、建材、百货以至军火,无所不包,且规模庞大。

据估计,在1994年至199年年,远华走私的塑胶产品基本上垄断了整个福建市场,而其走私的石油制品则占国内市场三分之一,足以左右全国的燃油价格,令国有石化工业年年损失近二百亿。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四、移居香港 多元经营

1991年,赖昌星花钱买了一个单程证,移民香港,他的老婆及三个子女也先后赴港定居。

赖昌星用非法手段致富后,多少有些心虚。

因此,不少不法商人及贪官都考虑要么移民外国,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花钱买一张护照,或者搞一张香港、澳门的单程证,既方便随时出国做生意,又可在万一出事时逃之夭夭。

赖昌星已经买了好几本外国护照,以便将来万一时使用。

香港回归前,香港单程证名额被炒得火热,黑市上的一个单程证,福建省要一百万人民币,广东省则要二百万。

赖昌星花了多少钱?就只有替他办理手续的人知道了。

赖昌星在香港拿到身份证后,摇身一变成为香港同胞,爱国港商,享受国家政策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各种各样的优惠。

赖昌星将走私赚来的钱,用来做多元投资,做正当生意。

此时的厦门领导,早已是赖府的桌上贵客,再加上远华公司投资逾亿元,符合市领导招商引资的需要。

于是,赖昌星一路绿灯,“远华烟”、“远华酒”、远华娱乐城、远华足球队、远华国际大厦,“远华”无处不在,无所不有,远华成为拉动厦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当地领导向上级汇报成绩时的骄傲。

1996年,赖昌星的首幢大楼三十八层的远华国际大厦破土奠基,赖昌星共请了中央、省、市近两千名嘉宾出席盛会,请每位嘉宾吃了一顿鱼翅、鲍鱼、人参、燕窝的“工作餐”,还为每人准备了一袋价值三千元的礼品,里面有一千元现金,一瓶马爹利洋酒、两条三五牌香烟、一把精美的雨伞。

其“奠基礼”之丰厚,在当时的厦门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赖昌星,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民,何以迅速崛起?有什么奥秘?

五、财大气粗 造福乡梓

赖昌星在极短的时间内积累起天文数字的财富,靠的是什么?

说穿了,就是与权力结合。

赖昌星深谙“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他一诺千金式的大方、豪爽,宛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将那些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官员们统统吸引过来,为他的走私王国添砖加瓦。

据说,赖昌星送钱有个大致的标准:一般办事员三万五万,科长级五至十万,处级十万至五十万,厅级则动辄百万以上。

有时候,官员们想为子女或太太做生意,但又缺钱,便向赖伸手,赖昌星二话不说就借上五万十万。

当然,名义上是借,通常是不用归还的。

赖昌星不但是个散财童子,他还是一位伯乐,被他看中的官员,莫不吉星高照,仕途无量。

有人说,赖昌星就是天上派下来的一个菩萨,只要你信他,向他表忠心,你就能有求必应。

在当时的福建官场上,不少官员以吹嘘“赖昌星是我朋友”为荣,形成了“做官不识赖昌星,不如回家种地瓜”的风气。

赖昌星当然没有忘记养他成长的晋江老家。

乡亲们要找他帮个忙,能帮上的,他一定义不容辞。

逢年过节,他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到村里表演节目,增加热闹气氛。

他很重视年轻一辈的学习,主持重修了他儿时就读的小学,又出资数百万元,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远华中学。

他还特别眷顾老人,他在赖氏祠堂创建了“赖厝老年人协会”,只要是五十九岁以上的老人,不论贫富,每月都可领取五百元津贴,为此赖昌星每年付出一百多万元人民币,此举不但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也可助老人安享晚年。

后来有人建议赖昌星成立一个老人基金,不论发生什么事,老人福利都可以保障,但赖昌星因生意忙,一直顾不上。

后来赖昌星出逃,这笔钱就没有着落了。

赖昌星在事业高峰时曾坐拥数百亿身家,每天花费百万、千万以上,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然而,熟悉赖昌星的人都说,赖昌星的朴素本质仍然没有变。

有一位与赖昌星儿时一起玩大的伙伴,后来移民外国,近二十年未见了。

有次因事到厦门拜访赖昌星时,心想他必定整天吃鱼翅鲍参,养尊处优。

可是,当她走进赖昌星的客厅时,发现赖昌星穿着睡衣,正伴着一碟卤萝卜,美滋滋地喝着地瓜稀饭……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