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全文共3400字,图片5张,阅读时间5分钟。
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激流岛,诗人顾城,自缢在一棵大树上。时年37岁。
就在几小时前,他用斧头亲手杀害了妻子谢烨,谢烨痛苦的残喘了几小时后,不治身亡。
顾城的死大概是1993年中国诗坛最轰动的事件,一个童话般的诗人,一个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这诗意与残忍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争论不休。
1.顾城的诗
顾城十二岁时就开始有意识的写诗,写诗不为留存,但留存下来的诗总共超过了两千首,最广为传颂的就是《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我曾经买过一本顾城的诗集《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看了他的诗集,我才真真的体会到原来诗人真的和我们不一样。
他的诗永远充满着童真和哲思,嫩嫩的文字,你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变轻柔,静悄悄的,仿佛是怕惊醒了一个孩子的梦。
不信你听:
一层层拉开树枝,你看树,站着睡觉。
我要到大世界去,去看那些小玩具,这边刷刷漆那边刷刷漆。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小巷
阳光一动不动,风在织它的毯子,大江万顷,但做无波之声。
顾城说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任性的孩子”,谁说不是呢?
2.顾城的爱情
顾城和谢烨,是在火车上认识的,1979年,谢烨21岁,顾城23岁。
顾城和谢烨
这是顾城写给谢烨的情书:
我和别人说话,好像在回避一个空间、一片清凉的树。到南京站时,别人占了你的座位,你没有说话,就站在我身边…我开始感到你、你颈后飘动的细微的头发。我拿出画画的笔,画了老人和孩子…我画了你身边每一个人,但却没有画你。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我掏出纸片写下我的住址,车到站了你慢慢收拾行李,人向两边走去,我把地址给你就下了火车。
谢烨这样回复:
你是个怪人,你把地址塞在我手里,样子礼貌又满含怒气。为了能去找你,我想了好多理由…我给你留下地址,还挺傻地告诉你我走的日子,离开那天你去送我,我们什么都没说,我们知道这是开始而不是告别…
顾城对谢烨一见钟情,谢烨对顾城则是无比的崇拜,她把顾城当做天才般对待。
在相恋四年之后,他们结婚了,很多人把他们的婚姻看成是人生最理想的境界:天才,爱情还有诗。
然而,生活到底是世俗的,嫁给天才的日子,并不像童话一样美好。
舒婷在纪念文章中说:
开始的时候,谢烨跟顾城在一起其实很痛苦,非常痛苦。痛苦的原因是,顾城不让谢烨打扮,谢烨是上海女孩,爱美的天性受到最残酷的压制。顾城不让她戴耳环戴项链,穿衣服都要经顾城审过。谢烨跟我们游泳,顾城就很不高兴,不喜欢她在公众场所穿游泳衣。
舒婷在文章结尾写了四个字“谢烨很苦”,言简意赅。
可能也是因为穷吧。顾城一辈子穷,一辈子为钱犯愁,稿费都是三块五块的,缺钱都缺怕了。
但无论如何,谢烨凭借着对顾城的爱与崇拜,把生活的困难都理所应当的都承受了下来。
后来,他们选中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定居——新西兰的激流岛。就在他们即将动身的那天晚上,李英儿出现了。
3.李英儿的表白
李英儿与顾城、谢烨是在一个文学会议上认识的,当时李英还是一个大学生。
恰巧谢烨和李英儿还有另一个朋友文昕住在同一个宿舍,在热恋期的谢烨整宿的讲诉她和顾城的爱情,从相识到相恋,他的生活,他的喜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英儿完全被顾城的故事打动了,谢烨一边讲,李英一边躲在被子里面哭,以至于后来只要一提到顾城的名字,李英的眼泪就会流出来。
李英儿不知道从哪得来顾城要去新西兰的消息,那天晚上,英儿突然来到顾城家,她要和顾城表白。
她觉得如果顾城出国不回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顾城、谢烨、李英、文昕
她就这样热情大胆地诉说着对顾城的爱与痴迷,在几个小时的倾诉中,他们完全忘记了谢烨的存在。是的,没错,英儿在表白的时候,谢烨就坐在他们的旁边,翻看着一本杂志。
我不能理解的是,顾城居然接受了。。。
4.激流岛上的三个人
顾城和谢烨如愿来到新西兰的激流岛,在蓝天碧海下,开始了创世纪般的隐居生活,养鸡、烧陶、写诗、种菜。
李英在大陆则和刘湛秋谈起了恋爱,但是在得知刘湛秋已经结婚后李英非常抑郁。
为了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她决定奔向身在新西兰的顾城:“我是奔着我的命去了”。
让我更不能理解是:这其间一切繁杂的手续都是谢烨一手操办的。
一个岛上三个人一起生活,对于顾城来讲自然是美好的:谢烨,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崇拜者;李英,他的情人,也是他的真爱。
是的,李英是真爱。。。顾城曾对英儿说过: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
但对谢烨和李英儿来讲,这样的生活则难以接受。在这期间,谢烨认识了一个德国留学生(中国人)——大渝(仅仅是认识而已),李英则在岛上认识了一个英国人——约翰。
最终谢烨选择了离开,她带着顾城去了德国。
在顾城走后,约翰向李英求了婚,只是这里没有爱情,就因为可以拿绿卡,李英就答应了,并随着约翰搬到了悉尼定居。
各个时期戴各种帽子的顾城
得知李英走后,顾城异常崩溃,甚至试图要自杀。
谢烨为了让他发泄情绪,鼓动他写一本书,起名就叫《英儿》,本意是用来骂李英,将心中的愤怒发泄出来,但顾城越写越发现自己还是爱李英的,书中记述了大量和李英的生活细节,而且这些文字都是顾城口述,由谢烨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这个过程无疑给谢烨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谢烨彻底受不了了,想结束这种生活。
书写完后,1993年7月,两人重回激流岛,准备离婚。
1993年10月7日,大渝坐飞机到岛上接谢烨。然而,大渝在德国上飞机的时候,谢烨还活着,等大渝来到岛上的时候,谢烨已经不在了。
有一篇纪念文章,叫做《我为谢烨一哭》,是呀,谢烨,一个上海姑娘,善良温柔,内心充满着美好和幻想。本就是一个贤良女子,为了顾城,她能理解所有,她能理解英儿对顾城那晚的表白;她能包容一切,包容到可以让李英和他们一起生活;她能牺牲一切,牺牲到为了把全身心献给丈夫而将自己心爱的儿子送出去。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谢烨,我总能想起祥林嫂,总能想起《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姑妈,可她终究不是,她是个理想主义者,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也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以至于为之献出了生命。身中数刀的谢烨一定特别痛苦,也可能并不痛苦,或许她那时就在理想当中,为终于殉了那份理想和信仰而宽慰。
不知道这中间顾城和谢烨发生了怎样的争吵。顾城砍到了谢烨后,留下了四封遗书,然后就自缢了。
顾城死后,李英和约翰也离婚了,回过头嫁给了早已离婚的刘湛秋,最后在2014年一家悉尼医院里静静的去世了。
5.诗人之死
诗人死了。
那天的报纸整张只有一个大黑框,上面写着这四个字。
对于诗人的悲剧,历来众说纷纭,许纪霖老师的《在诗意与残忍之间》是一种解读,但是钟文老师的解读更说的透彻: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常人”,还有一部分人是“本真、本己的人”,本真本己的人的对立是“他人”。
诗人一定是后者,只有本真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所以要做诗人是很难的,因为周围有那么多的“他人”会侵犯你、异化你。
由此,诗人要把“本真”用围墙保护起来,而这个围墙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本身就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像北岛,他从不轻易受到外界影响,内心足够强大。
另一种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但身边有一个比他强大的“他人”,这个“他人”不会侵犯他,而是足够爱他。这就是顾城。这个爱他的人就是谢烨,也可以是早期的英儿。
这也是为什么顾城可以容许“婚外情”和“第三者”的存在的原因。但是一旦“他人”走了,围墙倒了,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吞噬本真,诗人也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英儿走后顾城想要自绝,而谢烨走后,顾城立刻自杀的原因.
所以,只要谢烨离开,顾城的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
顾城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爱戴帽子,有的是绒线织的,有的就是裤腿直接剪成的。很多人都好奇这是为什么,不同的场合他有不同的回答,但我更倾向于这个:
“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不过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他给我一种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着它我就可以在家里走遍天下了。”
戴帽子会给他安全感,他像孩子一样需要关爱,害怕侵犯,借助帽子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暗示,给他壮胆子,让他有足够的自信在那个空灵明净的世界里,低吟浅唱。
带孩子的顾城,背影总有一丝悲凉
诗人哲学家的悲剧屡见不鲜。海子,卧轨自杀的,时年25岁;荷尔德林,德国诗人,在26岁以后精神分裂;尼采,45岁的时候疯了。
《霸王别姬》里有句台词叫 不疯魔,不成活。是的,没什么可说的,是一种境界。
参考资料:
1、《顾城诗选》
2、《在诗意与残忍之间》
3、《回忆顾城和谢烨》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