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一说起这个职业往往都是影视剧中的各种形态,娘娘腔、小白脸、风骚态等等,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爽,而很多影视剧也已太监的形象作为最终的坏蛋,总是说这个太监,那个太监的,那太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太监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而现今指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的男性官员,太监则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内官等等。而他们的出现也是因为太监能做很多宫女做不了的事情,太监力气也大于宫女,但皇室又防止太监与后宫嫔妃、宫女出现乱搞的情况,于是才有了自宫的出现。
商周时期:最早的记载
太监的出现,最早至少是在商朝,因为甲骨文中就有对太监的描述。
而宦官的制度出现在先秦时期,在《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和各个诸侯国都开始设置宦官,而在这时的太监,都被称作为“寺人”、“内竖”等。
但是这时候的太监,大多数都是由战俘和犯了法被宫刑之人中产生的,因为他们在当时的地位是***的,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之类的活。
秦汉时期:地位有所提高,但要必须阉割
到了秦汉时期,“官宦”一词成为了太监的专属名词,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更是将宦官有少府管辖,这时的太监地位就有所提高,否则也不会出现赵高的“指鹿为马”事件。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就吸取秦亡的教训,以文人来充中常侍,以***宦官的势力,这样的做法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汉元帝之后,宦官势力开始复萌。
东汉时,开始皇帝身边的中常侍全部由宦官来担当,这时宦官的地位又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是这时的宦官必须全部“阉割”,因为在东汉之前,只有接触到后宫的宦官才需要阉割,其它的宦官是不需要的,实施全面阉割,也让宦官们开始真正的形成自己的集团,而东汉时期的宦官开始为皇帝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几乎时刻在皇帝身边,而东汉外戚势大,宦官也就成为了皇帝制约宦官的“工具”,也致使东汉末年出现“十常侍之乱”。
唐宋时期:“太监”一词出现
唐宋时期,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多个机构进行管理,在唐太宗时期,宦官最高可官居三品,唐中宗时期的宦官,在七品以上的甚***达七千多人,这也让宦官从政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安史之乱之后,有的一些有功的宦官,甚至被封王爵,位列三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封王拜相的第一个宦官李辅国。
但是唐朝的太监一般涉及外庭**,没有多大的行政权力。唐朝的宦官对于全国的一般具体行政事物,对于财政事物,很少有干预。唐代宦官的专权,对于全国的影响,不像东汉和明代那样严重。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
而唐朝时期开始出现“太监”一词,但是太监并不是形容所以宦官的,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称之为“太监”或者“大监”,其余的还是称之为宦官。
明朝时期:宦官的又一顶峰时期,“太监”正式成为代名词
明朝,在宦官问题上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明成祖朱棣之前和明成祖朱棣之后。
第一阶段:因为朱元璋对宦官管理是非常的严格的,甚至禁止宦官兼职任何文武官衔,并将警示牌悬挂在宫中,且明示不许干政,在这一些阶段的太监可以说又回到了***层。
第二阶段: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因为启用了不少宦官,最***的当属——郑和,而皇帝的信任,也让宦官的地位逐渐开始发生改变,在朱棣的支持下宦官甚至开始执掌东厂,从事特务活动。
宦官的当政,也让明朝成为了继东汉之后宦官当政的又一顶峰时期,有建立短命机构西厂的汪直,差点亡国的“土木堡事变”的王振,又有权倾朝野的刘瑾、魏忠贤等人,这些人的出现宦官的机构达到顶峰,不但设有外三监,另设内十二监,可以说国家方方面面宦官皆涉及到。
这时的宦官,稍微有权有钱的开始娶妻,产生了大量的“对食”、“菜户”的现象,而明朝末年,太监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宦官的代名词,宦官一词正式退休。
清朝时期:严格控制太监权利,反映出太监的艰苦生活
清朝时期虽然太监的人数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清朝也吸取明朝亡国的教训,开始学习朱元璋所立的规矩,制定了符合自己的规定,同时也加大了对太监的管理,甚至违反规定者,内务府可先斩后奏,这也就是清朝大太监为什么被直接处死的原因。这样的做法也使得清朝在拥有大量的太监下,也没有出现西汉和明朝那样的宦官专权。
清朝时期,很多穷苦家人,都迫于生计,才将自己孩子往宫中送,这样是为了有条活路,但是却给孩子留下了一辈子的痛,清朝离现今时间比较近,很多照片以及太监们自己的口述,也反应出做太监的痛苦和艰辛,而很多倍驱逐出宫的太监,因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大多数人选择了出家做和尚,以得栖息之地。就连清朝最***的太监李莲英在出宫后,也过得非常贫苦,死的很是凄惨。
太监的出现是***需求的产物,但是也反映出在封建王朝时期,贫苦人民的无奈和悲哀,给与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摧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