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的原产地在哪里(桃子的由来与原产地是哪个国家)

内容摘要在我国神话故事中,桃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不管什么志怪小说还是神话故事,都把桃写成了无上仙品,《西游记》中有王母的蟠桃,《山海经》中有桃树屈蟠三千里。《汉武内传》中有王母请汉武帝刘彻吃仙桃,刘彻还想留下种子回去种植。 这些记载里,

在我国神话故事中,桃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不管什么志怪小说还是神话故事,都把桃写成了无上仙品,《西游记》中有王母的蟠桃,《山海经》中有桃树屈蟠三千里。《汉武内传》中有王母请汉武帝刘彻吃仙桃,刘彻还想留下种子回去种植。

这些记载里,桃的地位明显是比别的水果高的。这说明在我国古代,对桃有着一种奇怪的崇尚情结,这种情结从何而来,现在却无从得知。

桃树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很多果农靠此为生。同时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来,桃是一种最常出现的水果,上至秦皇汉武,下至各种现代剧,桃总是占据着镜头中露脸的位置。

抛开那些志怪神话小说,我国各种历史文献中,对桃的记载也多不胜数,比如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管子》中曾说:

五沃之土,其果宜桃

比如在《诗经·周南·桃夭》中这样写: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意思是看见春天鲜艳的桃花,想到了美娇娘那姣好的面容。总之,就是把桃花比喻成美好的事物。

后世的文人,写桃的更是多不胜数。那么我们就好奇了,桃究竟来自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起源?都有什么历史发展呢?

一、远古到秦朝,关于起源

桃树起源在我国,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近些年,有一些学者也提出了桃树起源于波斯的说法,但完全没有任何的证据来佐证。与之相反的是,在我国则有太多关于桃树的证据和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到八千年前

我国学者曾经在河姆渡遗址中找到了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二里岗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同样也发掘出数量***的野生桃核。

这些考古发现证明,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先民们已经在食用桃。当然了,那时候的桃肯定是野生的,当时的人们应该还没有刻意的去栽培。

咱们不只说这些考古发现,有文字的记载同样也是佐证。中国最早出现桃的记载应该是《山海经》,里面写夸父追日累死后,身体化做桃林。但这里是神话故事,而且《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成谜,原作者也不可考。但有个大致的年代应该是战国以前,大约同时期成书的有《诗经》、《尚书》和《左传》。

《诗经·魏风》中是这样写说的:

园有桃,其实之淆。

这里有个重要信息是什么?就是这个“园”字,什么叫做园?就是某些人的私人地方,这里说园有桃,说明当时已经有私人开始栽培种桃。

《尚书·武成》中有这样的记载:

武王克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这里说的是周武王灭商后,注意休养生息。

而在《左传·昭公四年》中则记载着这样的神秘事件:

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人们在深山中藏冰备用,到了取出来时,就要用桃枝做成的弓箭来举行仪式用以辟邪除灾。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桃木辟邪这种方式就已经开始流传。

所以,桃的起源地在我国,考古发现有河姆渡遗址的远古桃核,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栽培并且给桃赋予了某种神话意义。

二、汉朝到唐初,种植和流通

《周礼》中记载:

夏食郁律桃李杏梅

意思是夏天吃这些水果。《周礼》相传是周公旦所作,但真正的成书年代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放在这里才说。汉朝时,各种神话传说中,都喜欢出现桃。

比如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诠言》中记载:

羿死于桃棓

意思是后羿被桃木棒子给抡死了。

《后汉书·礼仪志》中这样说: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如法,以施门户。

是说把桃枝刻成的东西挂门上辟邪。

另外,我们都知道,汉朝打通丝绸之路后,带来了很多的农作物和水果。但其实也有带出去的,比如桃就是那时候被带到了波斯,又经波斯流入了希腊、罗马帝国,继而进入欧洲。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人给桃取名“波斯果”的原因,其实真正的产地是当时的中国。

而在汉朝时,人们对桃非常***,认为这是种象征着长寿、吉祥和平安的水果,《汉武内传》中,汉武帝见到了王母,王母请他吃桃,里面是这样写的:

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啖二,以五枚与帝,帝留核。母问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羙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汉武帝见到西王母了,西王母拿出七枚桃,自己吃了两枚,五枚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吃了后把桃核留下,西王母问他这是干什么,汉武帝说这桃太好吃了,我想回去种。西王母说这种桃可不是下面的土地能种活的。

当然了,《汉武内传》的原作者已经不可考,本身也是本志怪小说,是不能当成史书来看的,可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人的心态,认为桃尊贵。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桃树种植已经普遍,而且是种受上下都喜欢的水果。

三、三国到以后,栽培和遍地开花

三国时,最让人美谈的应该是“桃园三结义”。但可惜这只是演义,《三国志》中可没有这样的记载,《三国志·关羽传》中只是这样说:

关羽亡命,刘备正聚合徒众,关羽、张飞投。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这里只说睡在一张床上,亲如兄弟,但并没有说结拜的事。但我们从演义中特意在桃园中这个场景可以再一次看出来,古人对桃的情结是真的深,包括桃花。

到魏晋时期,写桃的诗特别多,比如这首: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傅玄《桃赋》中这样写:

华落实结,与时刚柔,既甘且脆,入口消流,亦有冬桃,冷侔冰霜,和神适意,咨口所尝。

而东晋时,陶渊明《桃花源记》更是写出了当时读书人对桃林和桃树的喜爱之情,甚至当成了避世圣地。

到了北魏年间,桃树种植第一次出现在了农业书籍之中,记载在贾思勰《齐民要术》中:

桃性易种难栽,若离本土,率多死矣,故须合土掘移之

到了宋朝时,宋代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桃已经有二十多个品种

明朝的时候,王象晋系统的记载了栽培和习性,在《群芳谱·果部》中这样说:

桃,西方之木也,乃五木之精,枝干扶疏,处处有之。叶狭而长,二月开花,有红、白、粉红、深粉红之殊,他如单瓣大红、千瓣桃红之变也,单瓣白桃、千瓣白桃之变也。烂漫芳菲,其色甚媚,花早,易植,木少则花盛,种类颇多。

从古到今,从辟邪的桃木,到象征长寿的桃果实,再到代表美丽的桃花,桃树可以说是受尽了文人墨客和民间的恩宠。而到了近现代,我国桃的品种已经有近千种,这跟我国的飞速发展还有农业从事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最开始的野生到驯化,再到汉朝时流出国外,一直到现在的产桃大国,这不仅仅是我国桃子的发展史,也是我国一部农业的进步史。

<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