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历史上名声最大的太监)

内容摘要提起郑和,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太监,而是他七次下西洋的壮举,是他大明第一航海家的声名。 (一)靖难之役,立下战功 郑和第一次出名,是因为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准备夺取侄子朱允炆的地位,所以才会爆发靖难之役。为了尽快夺取,燕

提起郑和,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太监,而是他七次下西洋的壮举,是他大明第一航海家的声名。

(一)靖难之役,立下战功

郑和第一次出名,是因为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准备夺取侄子朱允炆的地位,所以才会爆发靖难之役。为了尽快夺取,燕***内的所有人倾巢而出,都拿起兵器上战场,其中就有郑和。而且郑和还在这一战中获得战功。

郑和最初进入燕***侍奉朱棣,因为聪明所以受到了朱棣的看重,所以在靖难之役后,是朱棣赐姓郑,改名郑和。

郑和并非是本姓,而是立功之后的赏赐。

朱棣登基后,郑和被朱棣派去照顾朱棣的乳母。如果不是信任郑和,不会让他做这个工作。直到朱棣决定派遣一位能臣干将下西洋,此时有人像朱棣举荐郑和。

郑和本身经历过战争,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同时人也聪明,最重要的是朱棣信任他,同时郑和对朱棣忠诚。

而朱棣想要下西洋,无非是因为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朱棣怀疑大侄子朱允炆逃去了海外,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回来夺取自己的皇位,朱棣不放心。第二件事,要告诉周围的边远小国,大明朝有多么的强大。

(二)下西洋

就这样,朱棣筹备了三年,终于郑和开始下西洋。郑和当时带着***的技术,和朱棣身为皇帝的威名,开始了第一次远航。

只一次远航,郑和去了两年多,回来的时候,带来了各国前来觐见的使者。朱棣见状非常开心,大加赏赐。

只是回到京中不久,郑和再一次下西洋。这一次的路线和第一次相同,时间不过一年之久。

一年后,郑和带着两万七千多人,和48艘大船,第三次远航。两年后,郑和返航。

朱棣感念他多年奔波,还追封了郑和的父母。

一年后,郑和第四次远航。这一次郑和去到了非洲,那个时候的非洲贫困,所以郑和留下了农耕的方法。并且没有占山为王,给了他们最大的尊重。郑和这样的行为,让后来的航海家望尘莫及。

在回程的路上,郑和遇到了苏门答腊国王,在他的请求下,郑和帮助国王平定了叛乱。这一次航海时间是两年,回去的时候,郑和给朱棣带回了麒麟,其实就是现在的长颈鹿。

一年后,郑和第五次远航。三年后返航,朱棣大加犒赏出海的将士们。

两年后,郑和第六次远航。一年后返航,由此可见。此时明朝的航海技术开始发展,所以才回加速进程。

此时的郑和,已经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纪,而数十年的时光,郑和都在船上航海度过。那个陪着朱棣征战的少年,也成了老年。

(三)死在异乡

只是朱棣驾崩,而郑和下西洋耗费众多,为了缩减用度,所以登基的朱高炽暂停了下西洋这一行为。

郑和不用下西洋,可是朱高炽一样重用郑和,让郑和担任守备太监。可是朱高炽也驾崩了,朱瞻基登基,是否下西洋成了众位大臣讨论之事。

朱瞻基认为父亲朱高炽的想法是对的,远航太费钱了,没有必要。五年后,朱瞻基看着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者少之又少,决定再一次下西洋。

朱瞻基召来郑和,问他是否还能再次出海?郑和表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0岁的郑和,再一次披挂上阵,开始了一生之中第七次远航。

可是60岁的郑和,已经是一个老人,这一次下西洋,郑和永远的留在了陪他半生的船上。那一年的郑和,62岁。在远洋,遥望故土,死在异乡。

归来英魂的郑和,被朱瞻基下葬与南京,并且让宦官年年祭拜郑和。

当郑和以残缺之身,游走了半个地球的时候,他的形象,远比常人高大。而他的贡献,远比臣子更多。因为郑和的存在,让世人仰望大明。

<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