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中国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传,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喝到高兴的时候,铁拐李提议趁着酒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过海,不得乘舟。于是,有人站在拐杖上过海,有人坐在鼓上过海,还有人用芭蕉扇过海......八仙各自拿出自己的本事,让人大开眼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八个仙人呢?
八仙自古有雏形今天我们熟悉的“八仙”,即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但是这八个人并不是同一时间出现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成型的。
汉代时期的淮南地区,有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也被称作“八公”,指的是淮南王刘安门下的八位门客——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技、雷被、晋昌、伍被。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便也成仙了,称作“八仙”。淮安八公山的名称来历也是与这八位文人有关。但是很显然,这“八仙”和我们平常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淮南八公山没准还没有淮南豆腐出名
一本小说定名次如果往回追溯,我们现在所说的“八仙”中的各个人物都零零散散出现在唐、宋的书籍中,而且每个仙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算是一个前传吧。而真正有集体感的“八仙”名号,却是从大名鼎鼎的元代杂剧中开始的。
元朝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说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到岳阳楼饮酒,连续三次帮助柳树精得到成仙的故事。在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篆;这一个是李铁拐,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这里面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八仙并没有没有何仙姑,多了一个徐神翁。
元代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而同时元代的杂剧家岳伯川,在《吕洞宾度铁李》第四折《二煞》中讲述八仙,里面是没有何仙姑,多了个张四郎。范子安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四折《十二月》中,则是没有曹国舅,多了个徐神翁。由此可见,元代的杂剧在关于八仙的神话传说上并没有形成统一,都是各说各话。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元杂剧明小说,都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高峰。八仙这样一个***IP自然会被大书特书,于是与《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并称“四大游记”的《东游记》横空出世了 。
《东游记》
《东游记》是明代吴元泰写的,又叫《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讲述了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得道成仙的过程,并且还和龙王大战了一番,连孙悟空都出场了。
《东游记》在民间的广为流传,也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八仙的人员构成,后世的民间传说也都沿用了这个版本。1998年,由新加坡和中国合作拍摄的古装神话电视剧——《东游记》,就是根据古典小说进行的改编,可能也是目前***一部专门讲八仙来历的电视剧了吧,不知道小伙伴们都看过几遍呢?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看过不止一遍了
为什么是八位?古人很讲究数字的含义,但为什么是八仙而不是九仙或者十仙呢?九是数之大者,比如九洲,而十是圆满,***,古代人为啥没加一两个神仙进去呢?
其实八仙的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易经》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别为乾、坎、艮、震、巽、坤、离、兑,代表了世间各种各样的事物。而八仙分别对应了八卦,也就代表了芸芸众生。
太极五行八卦图
另外已经成型的八仙包含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也代表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普罗大众,他们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与其说是仙,不如说是人,每个人都可以从八仙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这也是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吧。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