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是什么意思(配享太庙真是的以君拜臣吗)

内容摘要看乾隆时代清宫剧的会看到一个情节,就是康雍乾三朝老臣张廷玉在致仕(告老还乡)之前向乾隆写奏折,向他确认雍正允许他在死后配享太庙的恩赐是否还有效,结果受到了乾隆的严厉申斥。那么什么是“配享太庙”呢,总所周知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臣子的排位

看乾隆时代清宫剧的会看到一个情节,就是康雍乾三朝老臣张廷玉在致仕(告老还乡)之前向乾隆写奏折,向他确认雍正允许他在死后配享太庙的恩赐是否还有效,结果受到了乾隆的严厉申斥。那么什么是“配享太庙”呢,总所周知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臣子的排位放在太庙里面,是不是就成了以君拜臣了呢?除了之外还有个“从祀孔庙”的待遇,他俩之间又有什么差别

什么是配享太庙

“太庙之祭,以功臣配列庑间。今既定太庙合祭礼,朕以祖宗具在,使功臣故旧殁者得少依神灵,以同享祀,不独朝廷宗庙盛典,亦以寓朕不忘功臣之心”-《明史》志 卷二十八-礼六(吉礼六)

按照史书的说法,配享太庙是一种皇帝对重大功臣死后的封赏,功臣在死后可以依附皇帝祖先的神灵,享受祭祀的香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在祭拜先祖时,会同样去拜臣子。

“洪武二年,享太庙,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得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配。设青布帏六于太庙庭中,遣官分献。俟皇帝亚献将毕,行礼”。《明史》志 卷二十八-礼六(吉礼六)

这段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在皇帝祭祀后,派遣官员去祭献配享的臣子。

基本上就解答了,所谓配享太庙就是在太庙两边偏殿中,设立功臣的排位,皇帝在祭祀祖先后,安排臣子或者功臣的后人去祭祀。看下太庙的布局,就更好理解了,中间供奉皇帝,两边配享殿,供奉功臣

虽然不是皇帝亲自祭拜,但是能在***宗庙中设立排位,对于臣子而言是很大荣誉,在功绩、名望、皇帝宠信方面都是非常厉害。形象点比喻,只要这个公司不倒闭,就会作为典型特殊贡献人物,永远立在公司的光荣榜,他的后人吹牛时就可以说,我祖先怎么怎么厉害。

这里想到了在《知否》中,女主盛明兰的嫡母王若弗,动不动就把“我父亲配享太庙”挂在嘴边了

再回看张廷玉,整个清朝从入关到灭亡268年间,共计27人享受配享太庙,只有一个他一个汉臣,连大名鼎鼎的曾文正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都没能达到。在这项上也可以称为汉臣***了。但是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张廷玉的谥号是文和,所以他俩谁更厉害,也是值得大家讨论的了。

后人最大的荣誉就是“从祀孔庙”

在孔庙里面享受祭祀的主要包括:四配、十二哲、从祀这几种

第***:配享的是儒家学说的主要传承人:颜渊、曾参、子思、孟轲

第二等:十二哲是大部分孔子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有若、朱熹(他是宋朝人,是***位列十二哲的后世儒学大家)

第三等:从祀的范围包括了孔子的弟子和后世的儒学大家了,想大家比较熟悉的诸葛亮、文天祥、王守仁、董仲舒等都位列其中,他们在孔庙的东庑和西庑两侧接受祭祀。

“配享太庙”和“从祀孔庙”两者谁更大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吧,从人数上,一个朝代里面配享太庙的人数是要大于“从祀孔庙”的,以清朝为例,“配享太庙”26人,“从祀孔庙”9人,但是这两者人选范围有较大差别,前者是对王朝有重大贡献的功臣,不限于文臣还是武将,后者主要是文臣,儒学大师,就好比 拿武将的最高荣誉“‘忠武’”与文臣的最高荣誉“文正”去比较了。

站在古代文人的想法中,个人觉得能在孔庙中和孔子一起接受祭拜,应该是每个读书人心中最高的理想吧,毕竟“配享太庙”这件事情,一旦所在的王朝灭亡了基本也就结束了,但是孔庙从古至今都有人祭拜,更加长远一些。

<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